分享

孙立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昵称15221501 2022-04-03

知网加急:《中小学教育》223月刊 

        孙立花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256660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数学教学的实际目的与意义是什么,结果显而易见,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只是所有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其中的数学文化十分重要,它包括了数学多方面知识点的起源、发展、作用、意义以及文化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领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能够帮助学生将纷乱复杂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和归纳,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目标。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探索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全面实行,其促使教育工作者基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综合素养的建立与提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知识点而进行的,更是为了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实行。以小学数学举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时间和精力全部倾注于强化学生教学知识点的牢靠掌握上,认为成绩就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然而,随着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教学思路、努力拓展教学宽度、强化教学全面性以及着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为学生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其融合与实践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关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又强化了学生素养的提升,从数学科目来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就是最明显的表现。教师基于数学文化输出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上都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素养培养意识,实现素养提升能力,且效果显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首先,由于数学文化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在表面成绩上,因此其作用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强化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意识,导致学生存在忽视现象;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讲解方式不够生动,以此使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学习负担加重,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文化讲解进行语言加工,以学生能够理解且有兴趣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最后,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时教师应时刻把握教学主次,数学文化的融合是为了配合讲解且起到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极个别过度讲解现象,以此出现了''本末倒置’’问题,这种问题虽然少见但也值得注意。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课堂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的基础就是教师本身拥有强大的文化素养,而数学文化范围极广、知识面极其丰富且存在于各个年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输出真实、大量的数学文化的前提就是需要其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拥有丰富数学文化知识储备只是其素养的一部分,教师还需要针对数学文化进行语言的组织,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在课堂内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学习到数学文化。

(二)强化数学文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文化输出的价值在于文化接收者是否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如果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其输出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文化融合高效性的方式之一就是强化数学文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讲解数学文化,其可以激发学生的亲近感以及学习兴趣,并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快速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关于''长度单位’’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数学文化,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各种类型的度量单位,比如跬就是其中的一种长度单位,并将半步设定为一跬;又比如仞,也是作为长度单位而存在的,古时以七尺或八尺设定为一仞;寻,也是长度单位,古时候以八尺为一寻。其次,教师经过对数学文化的延伸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整理出自身的看法。最后,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文化与课堂学习的同步实践活动。针对于长度单位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生活中常见场景或实物进行简单测量。比如教室的长是多少跬、宽是多少跬,再用现代测量工具对教室进行实际测量,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三)设置教学知识相关数学文化资料收集作业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文化融合环节应全面考虑学生学习实情,充分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课程讲解前自行预习,并查找相关知识点的数学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对相关数学文化的掌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的学习欲望,并且这个过程能够提升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设置数学文化资料收集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时间,在保障学生的课后休息时间的同时实现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实现了数学文化的融合,且其在教学中发挥中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优化设计数学教学模式,将数学文化有层次、有目的、有方向、有温度地向学生进行传输,以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文化带来的震撼和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而进行,不应将数学文化的融合复杂化,否则会导致部分学生思绪混乱,长此以往对数学科目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

[1]刘鸿.试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意义及实践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77-78.

[2]沈娟.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0):120-121.

[3]毛天荣.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