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文化7:宋朝布衣诗人高翥,一首写实的“清明诗”,堪称妙极

 南山友 2022-04-03

关于清明的诗作,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但是要说写得最真实,最令人伤感的清明诗,却出自宋朝布衣诗人高翥的笔下。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词文化7:宋朝布衣诗人高翥,一首写实的“清明诗”,堪称妙极

高翥,出身布衣,一生游荡江湖,有“江湖游士”之称。是江南诗派中的代表人物。

与别的宋朝诗人不同,高翥生活在民间,最接近市井,所以他的诗作《清明日对酒》,写得最为写实。

诗作首联两句,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描写了清明节当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如果回到乡下,一定会感同身受。

接着颔联两句,镜头拉近,描写祭扫时的细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思亲的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样。

诗词文化7:宋朝布衣诗人高翥,一首写实的“清明诗”,堪称妙极

颈联承接上句,刻画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这句是诗人的想象:到了晚上,坟场一片凄冷,只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而上坟归来的儿女们,此时肯定在灯前欢声笑语了。这一句真实写照,着实触人心弦。

尾联诗人笔锋一转,发表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慨:“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词文化7:宋朝布衣诗人高翥,一首写实的“清明诗”,堪称妙极

诗句诗告诫人们,活着的时候就要对酒当歌,该享乐的时候就要及时行乐。等到死后,即便儿女们来祭扫,又何曾有一滴酒能到阴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