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qiangk4kzk8us4 2023-10-02 发布于云南

导语

高翥于南宋隆兴四年(1170年)出生于余姚(今属浙江),初名公弼,后来改名为翥(音同“著”)。他的字是九万,号菊磵(古同“涧”)。

高翥少年时期就有奇志,不愿从事科举考试,而是游荡江湖,以诗为乐。他曾经与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结交,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

高翥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chuán)半亩之地,只能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他依然不改游荡江湖的习惯,经常出行写诗作画。南宋嘉定十一年(1241年),他游淮河时染疾而死于杭州西湖。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第一首《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诗人描写了清明节时,南北两边的山头都是墓地,人们都来扫墓祭祀,十分繁忙。纷然是众多繁忙的意思。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诗人用了两个对比的比喻,将焚烧的纸灰比作白色的蝴蝶,将哭泣的泪血比作红色的杜鹃。纸灰和蝴蝶都是轻盈飘逸的,但前者是死亡的象征,后者是生命的象征。泪血和杜鹃都是鲜艳的,但前者是悲哀的象征,后者是春天的象征。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日落时,坟场上只有狐狸在睡觉,暗示了死者已经无人问津,只有野兽陪伴。夜晚时,活着的儿女们却在灯前欢笑,暗示了生者已经忘却了死者,只顾自己享乐。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人生有酒就应该醉酒享乐,因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九泉是指阴间或地底。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人情冷漠、生命无意义等主题的思考和感受。诗人既不赞同盲目哀悼死者,也不赞同忘却死者,而是借酒消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第二首《晓出黄山寺》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诗人清晨乘着竹轿离开了寺庙,沿着野塘边的山路,看到一片春日的风光。篮舆是一种简陋的轿子,宝坊是对寺庙的敬称,显示出诗人对佛教的尊重。野塘山路是一种自然而朴素的景致,尽春光是一种概括而生动的描写。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诗人穿过层层松林登上坦途,只从山颠云际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钟声。试穿松影是一种动态而形象的表达,登平陆是一种对比而有节奏的安排,已觉钟声是一种转折而有气势的揭示。在上方是一种暗示而有深意的点睛。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诗人看到岸上的草色和溪里的水色上下一片碧绿,菜花是深黄色的,柳条是淡黄色的。草色溪流是一种并列而有韵味的组合,高下碧是一种对偶而有层次的修饰,菜花杨柳是一种对照而有差异的搭配,浅深黄是一种变化而有细致的描绘。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诗人拄着手杖下轿子,不再匆匆一览而过,有同行的伙伴一起就不要走马观花,浅尝即止。杖藜是一种老态而有情趣的象征,切莫匆匆是一种劝告而有自省的语气,有伴行春是一种欢乐而有交流的氛围,不要忙是一种提醒而有享受的心情。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和游春的诗歌,诗人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在黄山寺周围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诗歌既具有写景之美,又富含抒情之意,既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喜爱,又反映了对生活和友情的体验和珍惜。诗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音律和谐,意境深远。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第三首《春怀》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江南是诗人的故乡,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此时春天已经过去,却还有残留的寒意。诗人穿上征衣,表示他已经准备好远行,但也暗示了他的艰难和不安。他独自关上了门,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人相伴,只有自己的心事。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日暮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旅途的开始,诗人酒已醒,表示他已经清醒地面对自己的使命和命运。谢豹是杜鹃的别名,杜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悲哀和哀怨的鸟类,它在春天啼叫,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诗人所思念的故乡,在那遥远的水云之间,即江南水乡的景色,也是一种美丽而梦幻的意象。

这首诗以江南春天为背景,写出了诗人出使辽国的心情和心境。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寒暮、征衣、谢豹等意象,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效果。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第四首《船户》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付浮悠。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诗人用“尽”字表达了船户的决心和毅力,他们把所有的家当都装在轻舟上,不畏艰难,随波逐流。诗人用“来往长江春复秋”描绘了船户的漂泊情景,他们在长江上生活了多年,经历了四季的变化,也见证了江河的变迁。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会沙头。诗人用“三世儿孙”表达了船户的世代相传,他们都以船为家,居住在船尾,虽然空间狭小,却相亲相爱。诗人用“四方知识会沙头”表达了船户的人缘和热情,他们在沙滩上接待各地的客人,与之交谈,结交朋友。这些客人也是船户的生意来源,他们乘坐船户的渡船过江。

老翁晓起占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诗人用“老翁晓起占风信”表达了船户的经验和智慧,他们每天早起观察天气和风向,以便安排出行和渡运。诗人用“少妇晨妆照水流”表达了船户的朴素和美丽,她们每天早晨用江水洗漱和梳妆,虽然没有镜子和化妆品,却也不失风采。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付浮悠。诗人用“自笑此生漂泊甚”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苦笑,他也是一个漂泊不定的人,但是与船户不同,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和生活。诗人用“爱渠生理付浮悠”表达了自己对船户的敬佩和羡慕,他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他们能够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了一家船户在长江上漂泊不定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船户的不同处境,表达了对船户的敬佩和羡慕之情。诗中语言简洁明快,画面生动具体,情感真挚深切。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诗四首,情感真挚深切

总结

高翥是江湖诗派的一员,他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民间风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高翥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山水、田园、人物、动物、花卉、酒醉等,他既有游士的漂泊情怀,也有隐士的闲居心态,他既关注自身命运和心灵世界,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众生活。

高翥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流畅,有民歌风味。他善用叠字和丰富的色彩描写,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形象性。他的诗风对宋诗中“平淡美”和以俗为雅的特点有所发展,也继承和发展了永嘉四灵一派的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