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红军好首长卢胜

 金浦茶馆 2022-04-03

“戎马一生出琼闽入江淮转战中朝将军威名垂青史,清风两袖淡名利扬浩气尽职军政公仆美德照后人。”这副对联情真词美,是对卢胜将军一生的高度概括和忠实写照。

《卢胜百年》书封面

卢胜(1910-1997),海南琼海布人,原副政委、顾问(大军区正职待遇)。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四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生平载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他在闽南漳浦一带浴血奋战六年多,是红三团继冯冀飞、尹林平、张长水之后,第四任(最后一任)团长,并且是唯一兼政委的团长,后来被称为“布衣将军”。时任参谋长的王胜,也成为开国少将,这一对从闽南红土地上走出来的“双胜将军”,被漳州人誉为“卢胜王胜,逢战必胜”!

 万泉河畔好儿郎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从小喝着万泉河水长大的卢胜,出生于贫苦农家,5岁丧父,8岁时妈妈又死于瘟疫,与祖母相依为命。念过两年私塾,便辍学种田。16岁参加农民协会,并任我党地下交通员。两年后革命遇挫折,特委决定他出走南洋。

“你招不招?”敌人用大冰块压在卢胜的胸腹上,卢胜答:“我是做小生意、打工的,招什么?”敌人再用大大小小的冰块埋住他全身,每三四个小时加一次冰块,卢胜冷彻筋骨,咬紧牙关,不吐露一字。在新加坡四年,卢胜积极参加地下党工作,让英殖民当局鹰犬盯上,在一次活动中被抓捕,遭严酷冰刑折磨,敌人一无所获,坐牢三个月后以“危害治安”罪被驱逐出境回国。1932年秋,他由海南辗转到达厦门,被组织安排到地下交通站工作。12月底,厦门中心市委决定同意本人要求,调卢胜到闽南根据地参加军事斗争,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卢胜回忆录》书封面

   闽粤边区好营长   

1932年底,由漳州地下交通员引路,离开厦门到了漳州。193311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到了闽南苏区中心区——漳浦县小山城。我先在红三团当战士,后来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卢胜在回他的忆录中这样写道。

不久,卢胜参加漳州中心县委在漳浦县龙岭村召开军事会议,总结红三团成立以来的战斗经验与教训,他从何鸣、尹林平、何浚王却车等的发言中,深刻体会到开展游击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不能死拼硬打于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卢胜声东击西、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仗越打越会打。在担任连政委时,接到情报,他即率部预先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敌人到来时,立即发出命令:等敌人靠近了,我开枪你们再打!敌人众多,他等大部队过指挥部队截击敌人尾部。敌军如惊弓之鸟,红军游击队乘机消灭了敌军一部,俘敌30多人,还缴获长短枪近百支、子弹千余发。他先后参加战斗数十次,在一次遭遇战中,为掩护政治部主任李克己撤退,他的右腰部负了伤但仍带伤坚持指挥,直到带领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19359月,卢胜升任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区支队长、独立营营长。

梁山上下战歌起,游击战争展神威。从靖和浦到浦云诏,卢胜带领独立营,把“内线作战”变为“外线作战”,以班为单位,开展小规模的、分散的游击战,搞得敌人疲于奔命,成功地开辟了乌山根据地。他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捐抗税,成立乡农会组织和地方武装。老百姓视卢胜为英雄,敌人对独立营则闻风丧胆。

   闽南红军好团长

 1937713日,红三团近千人队伍进驻漳浦县城孔庙。当时,何鸣任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红三团政委,张长水牺牲后团长暂缺,卢胜任副团长。入驻孔庙后,卢胜、王胜随即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我党和红军的抗日方针,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扩大了政治影响。这时,闽粤边巡视员朱曼平和在漳浦负责白区工作的彭德清把从各条渠道得到有关敌人准备对我们实行缴械的情报,及时通知了何鸣。何鸣认为这是庸人自扰,卢胜询问有什么新情况时,何鸣只是说一切正常。但直觉使卢胜忧心如焚,若有芒刺在背。

7 16 日上午,一五七师借集中点名发饷和整训为名,要红三团到漳浦体育场集中。早上何鸣当着特委组织部长何浚的面,叫卢胜集中部队。卢胜问:“集中部队干什么?”何浚插话问卢胜:“你不知道部队要集中吗?”卢胜还没有回答,何鸣就代答话:“他还不知道,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卢胜很生气:部队集中干什么都不告诉一声,我怎么听你的?我不干!就告诉何鸣:“我看地形去了。”待卢胜看地形回来时,见到部队已由值日连长符义山集合起来走出了孔庙,心里很不好受。

漳浦事件发生,红三团官兵被缴械,卢胜满怀激愤,回到孔庙便与王胜碰头,让骨干们互相传话:“这次事件让人痛心,但绝不能灰心,要设法和顽固派斗争到底!”这时三连事务长许志嗳悄悄地塞给他一支小曲九枪,卢胜一阵惊喜:“对!我们要重新拿起枪,和敌人战斗!”当下,卢胜和王胜、陈容、林长兴、陈高顺、欧育超、林少克等连排干部分别商议,要大家秘密联系,通知干部、战士突围,到漳浦清泉岩找地方党组织,重建革命武装,同时还约定了突围的时间、路线和集中的地点等等。红三团重新奋起的序幕拉开了。

当天深夜,卢胜率红军骨干成功突围,到达漳浦下布的清泉岩,受到朱曼平和刘再兴、柯志达等接待。第二天,卢胜和何浚、朱曼平等见面后,热泪盈眶,开会研究,决定成立新的中共闽粤边特委,卢胜和王胜等为委员。整编重新组建红三团,卢胜担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短短的几个月中,根据地恢复,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军民扬眉吐气,红军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后来,红三团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成为功勋卓著的劲旅。

卢胜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老区人民好首长

血浓于水,军民情深。卢胜平易近人,时常牵挂着闽南老区的人民,关心着老区建设,不愧为老区人民好首长。

198311月,卢胜将军重返闽南革命根据地,到漳浦参加“抗日初期闽南国共合作历史经验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发表长篇报告《艰苦卓绝 开拓前进---闽南红军的战斗历程》,留下生动详细的历史记述。

 199010月,卢胜欣然为即将出版的《漳浦人民革命史》作序,他深情地写道:作为当年武装斗争的参加者之一,回顾漳浦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不由心潮激荡。现在,漳浦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以翔实的史料写成该书,展现漳浦人民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人们可以从这本地方革命史中了解当地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事迹,进一步认识到进行革命事业的艰难曲折,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应把我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上世纪90年代初,漳浦老区石榴村农民陈武忠,因老伴患病到福州治疗。到省城后人生地不熟,便找到当年认识最信任的老首长,卢胜像见到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当即吩咐工作人员开车,陪他夫妇去肿瘤医院请专家诊治。他老伴住院后,卢胜又把陈武忠请到家里做客,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将武忠拉坐到自己身边,不断往客人碗里夹菜,边吃边叙谈。晚上让家人陪他看福州夜景,又叫妻子姜斑华(离休干部)在客房内铺上干净的被褥留宿。陈武忠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激动得难以入睡。一位是老将军,一位是老农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体现了共产党人与老百姓的骨肉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