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院来说,一个合格的经济管理人员,其胜任资格不仅仅包括规范的财务知识,同时要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和专科特点。 国家卫健委颁发文件《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方案(2021-2025年)》(〔2020〕810号)(以下简称《建设方案2021版》)。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是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国家卫健委曾发文《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方案(2014-2020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2014版》),相比两个文件,其目标、任务基本相同。 一、文件内容 (一)主要目的 《建设方案2021版》要求围绕打牢专业基础和服务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培训方法,加强效果评价,不断完善具有卫生健康行业特点、适应事业改革发展的经济管理队伍培训制度,培养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素质优良、队伍结构合理的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为卫生健康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建设方案2021版》提出在未来5年,要实现以下8个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必须落实好以下5项工作: 全面实施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员“335”基本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开展高层管理人员战略决策能力提升计划。 大力推进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能力提升计划。 大力推进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业务骨干梯队发展计划。 协调做好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前文提到,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是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卫生健康行业从事预算、财务、审计、收费、资产管理、价格管理和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应覆盖财务、审计、价格、资产、绩效管理等5个领域。 但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员的“战场”是医院这类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手段是“枪”,卫生领域的专业业务知识是“子弹”,单靠哪一个可能都无法发挥战斗力。所以,一个合格的医院经济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业财融合”。既要懂财务知识,也要懂医院的业务特点。 困境在于,目前医院管理人员中具备以上知识结构的人少之又少。医院管理人员根据背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医学背景,即从事过临床工作,一类是没有医学背景的。相比第二类人员,第一类人员均为医生转为管理人员,无论时间长短,无论是否双肩挑,他们都具备非常大的优势,了解医院运行特点和医学专业的业务结构,虽然管理中缺乏理论和工具支撑,但制定的方案不会南辕北辙;而缺乏医学背景的管理人员,由于不是非常熟悉临床业务运作流程和关键点,在涉及具体业务管理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 总会计师是经济管理人员中杰出代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相比其他经济管理人员,总会计师的胜任资格应更为丰富。因为从目前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看,均直接进入领导班子。 总会计师是专业人员,应该首先要求其发挥专业技能,但是总会计师被要求直接进领导班子、分管财务部门,这就要求其具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方面能力有时略显不足,造成不少矛盾。 三、如何实现经济管理人员“业财融合”? 从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实现路径看,存在诸多难点。一方面,实现真正的财务知识和医学知识的融合,需要系统的培训体系,这个目前还是缺乏的。另一方面,医学专科业务特点也是需要时间和专门培养路径才能实现的。 管理人员如果要熟悉临床业务,只能经过医疗岗位的轮转,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总会计师,很多都是经过行业外直接选拔聘任,进入医院后也是难以弥补这个缺陷的。所以做到真正的业财融合,说起容易,做起难。 其次,培训只是解决了知识转移和知识传递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动机问题。动机不足就无法实现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养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管理人员也就成为空谈。 目前管理人员职业化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基本是行政属性,即必须按照干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轮岗制度,干部岗位变化频繁的医院,有可能2年就要换个部门,也就是要换一个管理领域。 所以,普遍认为在医院医生是有专业的,但是管理人员是没有“管理专业”的。另一方面是“双肩挑”。所谓“双肩挑”就是一边从事临床工作,一边从事管理工作,而且临床工作占据了更多时间,消耗了更多精力。上到院长,下到管理部门负责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笑话说,院长都是专业当医生,业余当院长。 所以,培养一支符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有必要在文件基础上,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 来源:惠宏医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