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曰 | 金花博士刘翔谈茶产业山南山北融合发展路径

 昱青 2022-04-03
▲“金花博士”刘翔
    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水岭,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秦岭以南,为南方气候,气候湿润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茶叶。在秦岭以北,气候相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陕南有句俗话:“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事实上,除春季的茶叶,夏秋季的茶叶本可以很好使用,且产量可超过春茶几倍。目前,陕南的春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而夏秋茶仅占30%左右。总体上来说,茶叶原料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0%左右,而近70%的茶叶原料(约15万吨)却被白白浪费。
      在关中有句话:“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砖”,意思是秦岭以北自古不种植茶叶,只有泾阳可以筑制茯茶砖。
      茯茶中的“金花”是一种有益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只有千年灵芝才有。
      北极宫茶业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茯茶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研发与销售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目前,北极宫茶业建成拥有现代化茯茶及生物发酵车间、GMP级洁净包装车间、金花菌生物工程实验室及工业化试验单元等,并在茯茶及金花菌衍生产品领域,累计获得16项国家发明专利及专有技术。其掌舵人刘翔,长期致力于从微生物及发酵工程学领域干预茯茶发花,被人们誉为“金花博士”,为茯茶产业未来发展立起一个科学标杆。
      长期蛰伏于茶产业,针对山南(陕南)产绿茶,山北(关中)产粮食的现状,刘翔博士提出山南山北融合发展新思路,“以陕西关中的粮食或陕南的大米为主原料,以陕南茶叶为辅原料,以传统茯茶工艺为预处理工艺,以现代金花菌工业发酵技术为主导工艺,生产金花茯茶面粉、米粉和金花茯茶面条。”
    基本的工艺要点为:
    将陕南的夏秋茶,利用简单的机械收割
不用刻意挑拣粗老梗;
    将机采的夏秋茶,简单加工成为黑毛茶
 黑毛茶不是用来喝的;
    用传统茯茶工艺,将黑茶加工成茯砖茶
只为发酵,不求口感;
    将茯砖茶破碎,用萃取设备萃取茯茶素
 简单提取水溶性物质;
    用金花菌工业发酵技术,发酵小麦或大米
得高含量的金花粉;
    在普通的面粉中添加茯茶素和高含量的金花粉
得金花茯茶面粉;
    用金花菌工业发酵技术,液态发酵制备金花茯茶液
得和面液;
    在普通面粉中添加茯茶素,用金花茯茶液和面
得金花茯茶挂面。
▲全国第一套新茯茶工艺工业化终试实验室

陕西是植物提取大省,发了金花的茶砖不是让人喝的,而是通过专业部门对含金花的茶砖进行水溶性物质提取,提取出来的金花用于和山北的面粉融合。当下,一斤普通面粉3元多,如果加进金花,这样的面粉每斤卖5元,仅比普通面粉贵一块多,吃面等于喝茶还保健养生。以一个县级面粉厂为例,该厂每日出厂面粉约400吨左右,按照北极宫的设计的成熟工艺计算,每天可消耗夏秋茶约40吨,年度满负荷生产消耗夏秋茶约1.2~1.5万吨左右,相当于消耗安康地区几个县的年产茶量。

利用夏秋茶加工提取茯茶素的茯茶,对茶原料品质要求不高,可以大量的利用陕南的夏秋茶,并为当地群众带来极大的利好。

      试想,山南山北融合发展既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还符合“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西安市碑林区茶文化协会调研考察北极宫

——延伸阅读——
《话说茯茶》分享会

刘翔《话说茯茶》一书把茯茶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的普及性读物,对于更加清晰和全面地呈现中国茯茶文明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重点讲述了茯茶之魂——金花菌的核心价值,从微生物及发酵工程学领域,解读了茯茶发酵工艺的技术要点和食品安全性。

书中每章每节每段都充分展现了刘翔与其科研学术骨干严谨务实、扎实深厚的优良学风和研究功底,浓缩了他们在科研一线辛勤工作的成果和收获。

▲《话说茯茶》作者刘翔

刘翔先生将自己一生积累的素材和对中国茯茶文明的思考,倾情贯穿其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物有百味,适者为真,小小金花菌,是个大产业。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对新的挑战与经验,在全国视野下,甚至在全球视野下,茯茶陕军如何抓住机遇、继往开来,茯茶陕军如何担当使命、突破瓶颈、实现跨越,茯茶陕军如何坚守追求、打造精品、再铸辉煌,茯茶陕军如何形成特色、辐射全国、融入世界,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创作《话说茯茶》的初心。

▲向中国茯茶博物馆捐赠

▲向组织机构赠送图书

▲向茯茶企业代表赠送图书

▲碑林区茶文化协会会长潘春阳与作者刘翔

活动期间,刘翔先生分别向中国茯茶博物馆、泾河新城及茯茶办、泾阳县宣传部、泾阳县文联、西安外事学院、泾阳职业技术学校与茯茶企业代表和个人赠送了《话说茯茶》中英文版。

会后,与会嘉宾一行参观了北极宫茶业文化体验馆和金花菌生物工程实验室,并听取了刘翔先生关于北极宫茶业发展介绍及“金花菌”的解读。

▲作者刘翔签名赠书

据介绍,刘翔与其技术科研团队在茯茶发酵研究领域,自主研发出第四代(4G)茯茶发酵新工艺和新设备;创立了茯茶及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工业发酵“五控制”(5C)核心技术,即“菌种控制、生长控制、代谢控制、发酵控制及微环境控制”;原创性地建成了国内首条第四代(4G)茯茶发酵工业化生产线。同时,在金花菌研究领域,创建了金花菌工业化发酵实验室;研发出第五代(5G)金花菌发酵的工业化模拟实验单元;将金花菌的发酵技术,从单一的茯茶产业发酵,扩大到了金花茯茶、金花茯酒、金花食品、金花中药、金花保健品等“五朵金花”产品系列;创立了“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新产品”金花菌新工业体系;并申报了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你知道什么是茯茶吗?

茯茶是一种发酵茶,且是后发酵茶、再发酵茶;主要是以黑毛茶为原料,故归类为黑茶类;常压制成方砖型,所以称为“茯砖茶”;因主要在三伏天生产,故茯茶称为“伏茶”。

茯茶因原料主要来源于“湖南”“湖北”,也称为“湖茶”,因茶砖中生长一种黄色颗粒,如同“金花”,故也称为“金花茯茶”。

茯茶一度曾受到以肉食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故又称“边销茶”。

茯茶按制作工艺可分为传统茯砖茶和当代茯茶。传统茯砖茶是利用古法工艺制作;当代茯茶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控制技术制作。茯茶是一种微生物发酵茶,其中的黄色颗粒,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微生物真菌,俗称“金花菌”,学名为“冠突散囊菌”。由于其具有明显的“解油腻”和“调理肠胃”功能,特别受西部游牧地区民众的欢迎,并被誉为“生命之茶”,曾被该地区居民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当地曾流传“宁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本文节选自金花博士刘翔专著《话说茯茶》

天下第一渠,为茯茶聚集了千年的灵气

在泾阳做茯茶,茶中的金花菌生长旺盛,但在其他地方做茶,金花却生长较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还是因为秦始皇兴修的“郑国渠”造就了泾阳特殊的气候环境。

秦始皇修建的“郑国渠”,引泾河上游之水,灌溉位于泾河左岸(北岸、东岸)地区的农田,灌溉面积达泾河左岸土地面积的60%左右。现在的郑国渠水利系统,还包括了汉代、唐代和近代扩建的龙洞渠、大白渠和泾惠渠。

研究发现,金花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左右,最佳空气湿度应在70%以上。然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干燥,当空气温度在30℃左右的时候,空气湿度也往往低于50%。

由于“郑国渠”采用的“漫灌”方式,在春、夏、秋三季,大部分农田都会被施以六次以上的灌溉,接近地表的空气层的湿度,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60%~80%,从而保证了空气中“原种”金花菌的活度和浓度。

传统茯茶主要依靠大自然“接种”,其菌种主要来源于空气。所以空气中菌种的活度和菌浓度,是大自然“接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金花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茯茶的生产将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