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事青年说 | 上缮堂范国志:给碗打个补丁 锔瓷是门手艺也是一种美德

 昱青 2022-04-03

  知道“锔瓷”是在前年。未婚妻的老祖(老奶奶)邀请我到家里吃饭,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家中很多老家伙什儿。 席间,老奶奶端出她最拿手的狮子头,然而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盛菜的靛青色大瓷碗,看上去十分有年代感,听老奶奶说这是父亲留下的。
  饭后,趁着未婚妻洗碗,我便凑过去,细细把玩起来。也不知是因为太投入了,还是因为碗是湿的,太滑,竟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砸成了两半。老奶奶知道后表面上很平静,但能感觉得出来,她的心里是十分心疼的。她把两半瓷片仔细捡起来,用布包好,嘴里嘟囔着:“要是还有锔碗的就好了”。锔碗?竟然还有这行当?老奶奶拿出另一只满是疤钉的碗解释道:“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修起来继续使用。”  听老奶奶这么一讲,我便更好奇起来。
  我知道老人家一生勤俭,碎了的碗舍不得扔,何况这还是父亲留下的遗物,同时也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往后的日子里,我努力寻找仍会锔碗的手艺人。 后来,一个手工艺界的朋友告诉我,会这门手艺的人真的很少了,整个陕西会这个的人五个手指头也能数得过来。
  经过了两年的苦苦寻找,我终于遇到了一位。 这位师傅姓范,锔碗的时候,只见这位范师傅拿出一个银铆钉,按照碗的整体花型和结构进行设计划线,然后开始用电钻打眼,镶嵌铆钉和花型,这样才算是为破碎的碗“缝好”了第一针。
  整个锔碗的手艺非常复杂,把一个锔钉嵌入碗内需要二十多道工序,而锔好这个碗需要至少五个锔钉。锔好这个碗我的内心才得到些许的安慰,其间夹杂的情感已超过了这个碗本身的价值了。
  “无论是杯、碗,还是笔筒、花瓶,一件件破碎的瓷器,在锔瓷匠人的手中,通过锔瓷绝技就可起死回生,在残破中恢复,并创造出更美的艺术作品。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锔钉抓牢修补,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古代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瓷器破碎后不忍丢弃,还有不慎打破的传家之宝、有纪念性的陶瓷器等,也都需要恢复,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句歇后语,就是从锔瓷这一行当而来。”上缮堂范国志在展示现场拿出一只锔瓷茶壶说,“最考验锔瓷手艺的是制作花钉,即有图案的锔钉,主要是用金银铜为材质,用锻铜工艺制成。花纹图案可根据瓷器锔处的图案或者瓷器主人的意愿来锻造,荷花、青蛙、梅花、树叶、小鸟、金鱼等都可以。”
  锔瓷,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智慧,也是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直接表现。现代很少有人能有这样勤俭节约的品质了,别说摔碎的碗拿去补补再用了,就是新的碗筷,也常常因为搬家不方便携带,就随手丢掉了。物质生活无限丰富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手艺,比如勤俭的品质,比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