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大陕西 | 高建群执耕耘书田之笔 立百年文坛佳话

 昱青 2022-04-03

“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来,我一直诚实地活着,诚实地写作,所以作品就一部一部地写出来了。我写每部作品都要将自己身上的所有能量用上,哪怕剩最后一滴血都要流尽。”

——中国著名作家高建群

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作为陕军东征“五虎上将”之一,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高建群,以其在西部的深厚积累和他那宽阔的西部情怀,在作品中呈现出他大视野下对文明近代史、人文地理史诗化的探索。

陕北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和遥远辽阔的新疆大地,这三者蕴藏和腾跃出的人文气质是高建群的精神资源。他也因此一跃成为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高建群以其作品《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高建群:《最后的匈奴》反映了世纪末情绪

建群:路遥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是最强的

高建群:评论家在王小波生前可耻的沉默着

高建群是讲故事高手,也是大散文的营造者,他的散文漂亮、流畅、大开大阖、才华充溢。有评论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高建群却说,从事文学创作40年来,我一直诚实地活着,诚实地写作,所以作品就一部一部地写出来了。我写每部作品都要将自己身上的所有能量用上,哪怕剩最后一滴血都要流尽。

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农耕和游牧文化奇妙结合

   “用写作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最好的”。

高建群已经创作出版了19部中篇小说,5部长篇小说,8部散文集。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部高原史诗呈现陕北边陲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一代又一代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陈荒煤先生指出,这部长篇小说写了大革命时期以来的三代人的命运,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这还是过去没有人写过的重要题材。我祝贺这部作品出版,并获得成功!”文学家周明说,高建群对现代文学有着巨大的贡献,是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能受到一些前辈的认可,高建群感到很欣慰。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诞生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对于高建群而言,这部长篇小说在创作中所经历的苦难是刻骨铭心的,他整整用了10年去做准备工作,而写作用了1年零10天。“在那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就像一架失控的航天器、一个植物人一样地生活着,我生怕我不能把自己的沉重思考告诉人类,就撒手长去。”高建群说。

面对手稿曾经丢失,高建群需要进行二度创作,全凭记忆把丢失的五十万字重新完成,如果没有毅力,没有对文学的挚爱以及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是做不到的。

陕西新闻联播《影响我的作品》采访
高建群:记录时代反映人民心声 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艺作品

1979年4月,参加完陕西省作协在西安开了恢复活动后的第一次创作会,高建群开始了《最后一个匈奴》素材的搜集及准备工作。当作品完成的那一刻,高建群哭了,他对自己说:“你是不可战胜的!”一年多一点的创作,他抽了一百多条烟,瘦了十三斤,掉了三颗牙齿。现在肉又重新回到了身上,只是牙齿永远没有了。

在高建群看来,“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这形态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继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上另外几个文明古国那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谈到为何书名要叫《最后一个匈奴》时,高建群表示,意欲写一部二十世纪的高原史诗,意欲寻找二十世纪高原历史的行动轨迹,当然要注意到陕北的大文化现象,要研究、归纳,透过层层迷雾找到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破译许多大奥秘。陕北的本土文化顽强地从这块荒僻之地生长出来,给这种文化以最重要影响的,是各民族文化的融汇,而在融汇中匈奴文化的影响显然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奇妙地结合,显示了这块高原文化因素的主要特征。”
“要做好经受苦难的准备,警惕社会庸俗性,走出浮躁和庸俗,沉静下来,让自己的作品走出延安、走出陕西,放眼全国、走向世界。”高建群诚惶诚恐,他觉得他是为读者而活着,为他们而写作。
面对历史的沉淀,《最后一个匈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本书所传递的精神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将代代相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条河构成文学作品的源泉和根基

1954年高建群出生在关中平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二代”。工作态度上,高建群的埋头苦干是得到圈内认可的,这和他的父亲如出一辙。

“我从小学二年级起拼命读书,小人书装满了书包。大一点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谈到自己的读书史,高建群郑重介绍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它是写一个人怎样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崇高的故事,你可以无所不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读了之后感受到,这才是文学,它这样震撼你的心灵!”

高建群曾在延安生活、工作了30年,人生和事业的起步都是在延安。他把自己的写作和思考与三条河紧紧地关联到一起,他说“渡过了我卑微和苦难少年时代的渭河,在岗哨和马背上把青春年华抛洒的额尔齐斯河和我走向成熟、成功的延河。正是这三条河构成了我文学作品的主要源泉和根基。”

两次挂职经历对高建群的创作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1992年至1995年,他曾挂职任黄陵县委副书记,其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即为挂职期间所创作。

2005年4月,高建群受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委派,挂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在任命会上,高建群的精彩发言——《艺术家,请向伟大的生活本身求救吧》,发出呼吁:“有出息的艺术家应该到豁然的社会生活中去!”被新华社发了通稿。高建群邀请陕西省的艺术家们来西安高新区采风,同时积极邀请媒体来高新区座谈采访。因此,高建群也成为西安高新区30年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2007年12月在结束挂职后,高建群开始了《大平原》的创作。高建群将这部书稿评价为:“一本为高新区树碑立传的书。从挂牌设立到每一位建设者。”这本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万名企业家在高新的创业故事。被视为继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之后的又一巅峰力作,而这本书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从1998年到2007年,高建群还担任央视大型专题片《中国大西北》总撰稿之一。他的足迹踏遍了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为西部大开发舆论先行。这中间,高建群的作品频获各种文学大奖:《西地平线》、《阿拉干的胡杨》被选入高中和大学课本,他本人入选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推出的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2位作家排行榜。

《长安与丝路的对话》星耀长安 西部影视的新机遇

《长安与丝路的对话》行者与智者对话高建群

2018年,年逾六旬的高建群作为文化大使,随同陕西卫视等八家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卫星电视联盟”, 从西安出发,走过了十八个国家,穿越了地中海,一直到大西洋边,在伦敦结束,七十天的时间,行程两万两千公里,完成了一次颇具壮举的穿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他解释道:“如果二十年前,我参加这个行走,那对我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使现在到了我这个年纪,我依然觉得可以把我的生命分为行走之前和行走之后两个部分。”

西安高新区文联正式成立

2020年7月19日,西安高新区文联正式成立,高建群当选第一任主席。他表示,文化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和内在动力,让新一代高新人用自己的实践和实际来证明,高新人做经济,做的是最棒的;高新人做文化,也同样做的最棒!高扬文化旗帜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给高新区创业发展以强大的智力支持。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文人字画”呈现人性追问

如果说文学写作完成了高建群对生命崇高感的描述的话,那么书法和绘画呈现的则是高建群对人性的追问。近年来,高建群在书画领域积极倡导“文人字画”。谈到最初动因,他引用《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诗不能尽,溢而为书”来表述,文学创作已经不能表达心中那种洋溢的诗情了,于是就求助于书法。

他的书法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用笔老辣、浑厚,结体以魏碑为基调,融篆隶于一炉,而又不失行草的灵动。高建群“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又十分勤奋,二十余年来长期临池不辍。取法乎上,临帖从魏碑入手,先习以方笔为主的《张猛龙》,继而又习以圆笔为主的《张黑女》;后来又酷爱明清浪漫派的书家徐渭、郑燮等人;如今又钟情于秦汉的简帛书。所以,他在书法上能“心手相应,变态无穷”,以致卓然成家。

高建群的书画艺术虽有求真写实的一面,但更注重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塑造。由于高先生良好的学问修养,这就大大增强了其书法艺术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了令人钦羡的独特风格。

一进书画室,高建群就很快进入一种境界,这个境界是他在写书之中所体会不到的。写作首先得营造一个文本环境,然后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创作;而书法创作是在进入角色之后逐渐进入一个宁静的、深邃的世界。这是文学创作与书法创作最大的不同之处。

高建群主张学书不落尘俗,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心理、人格、审美趋向的聚合体,只有沿着合乎自己个性化特征的艺术创造之路,这样才能达到“登高望远,俯视群雄”的境界。

欣赏高建群的书法是一种提升和享受,更是一种静修和顿悟。高建群艺术创作追求“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人民”,也是以旋律塑造书画意象。其最近创作的《中国文化密码》、《我的避难所(高建群大疫百日作品百集汇选)》、《心经》等都是塑造抒情写意的意象的佳作。

他的书法将禅学与书道结合,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问道于终南山香积寺住持本昌和尚解语)、“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道家圣地陇县龙王洞楹联)、“佛光普照”、“悲欣交集”(弘一法师圆寂绝笔)、“佛”等书法作品,他把对佛性的独特体验融入每个字中,字字朴拙,如大智若愚的古佛,静穆中隐含着雄浑博大的佛的神采气息。

将漫画、佛学与书法有机结合起来,再配之以充满哲理与禅思的文字,高建群可谓“诗、书、画”三绝。他的书法渗透着浓浓的书卷气,给当今萎靡浮华的书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因而深受世人喜爱 。虽然好评如潮,但高建群却很冷静:“书画对我来说,就是影视演员的客串表演,京剧票友的登台亮相,我在书画界永远是学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