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观察:从小上海到大无锡,无锡还要走多久?

 武进张一山 2022-04-03

城市观察:从小上海到大无锡,无锡还要走多久?
无锡,这座城市,从古到今,充满着逆袭的传奇,从县到市,从小无锡到小上海,从小上海到大无锡,这座城市,一直在追求大城梦想,在为这座城市弥补历史的缺位,如今,大无锡的梦想已经走了百年,还要走多久?
无锡的崛起
在清代及以前,无锡大部分时间是属于常州府管辖下的县,清朝分为无锡金匮二县,虽属于江南强县,但是历史上并未有突出的地位,知名度也不高。古常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从隋唐开始,大批漕粮运输接济北方时,常州成为转运赋粮中心,宋代,在常州专门设立了江浙、荆湖、广西、福建路都转运使司来承办漕运。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常州这个中转地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而无锡自此迎来了这座城市改变命运的第一次机遇,无锡开始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
到清朝结束,民国开始,常州废府,无锡独立,这座城市又迎来了他行政级别的一次转变,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模范县,小上海
近代以来,民国时期,是无锡第一个发展黄金时期,当时上海崛起,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民族工商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无锡邻近上海,加之荣氏家族的原因,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无锡民族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以纱厂、面粉厂、丝厂为支柱产业,工人数量和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发达的工业让无锡慢慢崛起,有了工业基础,无锡的商业、交通、文化等。正在慢慢上升,交通繁忙,熙熙攘攘。小上海的名字从此不胫而走!同时也成为全国知名的自治、教育、实业模范县。也是在这个时期,荣家提出了“合并锡常”的大无锡方案,无锡的野心初次显现。
解放后无锡市县分治,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依靠之前的基础,较早地成为省辖市,最终完成了行政级别和城市地位的跃升。
改革开放和区划调整的赢家
改革开放前后,无锡又与苏州常州一道,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再次领跑全国,1983年,那次奠定现在苏南城市格局的区划调整中,无锡收下无锡县及原属常州府的两个同级强县——江阴和宜兴,成为这次区划调整的最大赢家,一举奠定了现在无锡的城市格局,成为通江达湖,联通南北的城市,经济排名一度进入全国前十,无锡再次迎来他的高光时刻。无锡以一县之力,通过近百年的时间,完全打破苏南传统城市格局,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充满传奇的逆袭,也为后面的矛盾和瓶颈埋下了伏笔。
新时期,大无锡战略刻不容缓,但又任重道远。
新的时期,随着经济形势和城市格局的不断改变,无锡城市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给无锡造成沉重打击,让无锡被迫关闭迁移重化工产业,开始漫长的转型升级,城市排名不断后退,随着传统大城市和高资源人口城市的崛起,属于无锡的高光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人口土地矛盾日益凸显,单靠无锡主城之力,已无法支撑无锡曾经的荣耀和地位。
无锡的城市面积4600多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大约只有苏州、宁波的一半,杭州的约1/4,尤其是无锡的市区,面积仅仅是1600多平方公里,大概只有苏州的1/3,南京的1/4,常州的57%,杭州的约1/5,可以说,长三角可以发展面积最小的万亿GDP之城就是无锡。
无锡的建城区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33.8%,长三角第一的经济密度和全国第一的人均GDP,几乎所有的无锡人都知道,无锡的面积不足以支撑摊大饼式的发展,大无锡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无锡在追求江阴宜兴设区的道路上,已近二十年,而江阴宜兴因历史原因,对无锡的不认同由来已久,宜兴更是与无锡陆路不相连,设区道路困难重重,而在最近的十年里,当时同时起步的苏州设区吴江,常州设区金坛,无锡再次落后东西邻居一个步伐,当年的利好,如今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无锡要想进一步发展,或者维持现在的城市地位,不得不在拉近江阴宜兴距离上花更大的功夫,如今无锡到江阴的轨道交通已经开建,到宜兴的快速通道即将完工,但这只是大无锡战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小上海到大无锡,无锡已经走了一百年,还要走多久?
这个答案,只有留给时间见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