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树叶 话说在明朝年间,济南府有一个姓王的老汉。他家住在大山脚下,因为村子背靠青山,山中野兽很多,村民大多成了猎人,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 王老汉不是猎人,他在山脚下种田,闲暇之时经常背着竹筐到山里采摘山货。虽说收入没有那些猎人多,但他从不杀生的买卖,只求图个心安理得。 有一日,王老汉正在院子里晾晒山货,忽然听见院子外面有人在喊。他走出院门,却看见几位差役从自家门前走过,朝着村子东头走了过去。 街坊四邻不敢靠近,远远跟在后面想要看个究竟。王老汉闲暇无事,也跟着那些人去了。 几位差役来到李公的老宅子门前,随后一个差役拿出封条,将李公的老宅子封上了。 另一个差役拿出公文,开始宣读起来。村民们听完后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李公因为做官时贪赃枉法,不想被朝廷查了出来。李公随即被朝廷查办,经过审问,李公供认不讳。 依照律法,李公斩首示众,家眷发配边疆,没收全部家产,就连李公的这座老宅子也被没收了。 ”真没想到,李公为官多年,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唉!真是没想到啊!”一位老者喃喃地说道。 “是啊!李公时常救济村民,对待咱们村里人一直很好,真没想到他居然是个贪官。” “大家别说了,听听官差如何说吧!” 那个差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座宅子已经充公,即日起贴封,任何人不得拆封。日后这座宅子将用来存放官粮,乡亲们不要靠近!”说完,几位差役走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都为李公惋惜,从此之后,这座老宅子没有人敢靠近。 两个月后,陆续有官兵来此运粮,村民们远远躲着,没有一人敢靠近,王老汉也是如此。 他依旧每天去山里采摘山货,打理着自家的几块农田,虽说赚得不多,不过吃喝不愁。 大约过了一年,有一晚,一群匪贼持刀趁着夜色,潜入那座老宅子。 守粮仓的官兵并不多,结果匪贼打伤打死多名官兵,劫走了几车粮食。朝廷派人来查案,可一直没有抓到那群匪贼。 不久后,官兵们带着粮食离开了,这座宅子又成了空宅。 又过了一年,县令亲自来此,当着众村民的面,开始拍卖这座老宅子。 可毕竟那座宅院里发生过命案,在村民们眼里,那就是一座凶宅。虽说县令出价很低,但村民们依旧无人敢买。 就在当天一早,王老汉背着竹筐到山上采摘山货。他找寻了好久,终于采了半筐山货。 正当他往大山深处走时,忽然他看见不远处的草丛在晃动,而且有哀叫声断断续续地传了过来。 “那是什么东西?不会是猛兽吧?”王老汉有些担心,但好奇心让他一步步走了过去。 走到近前,他仔细一看,原来草丛里趴着一只狐狸。 可让王老汉吃惊不已的是,这只狐狸全身金黄,没有一丝杂色,金色毛发光亮无比! 王老汉曾经听村里的猎人们说过,这样毛发的狐狸实属罕见,若是拿去卖,价格绝对不菲。 那只狐狸见了王老汉欲要逃跑,可是狐狸踉跄了几下,又趴在了地上。原来,这只狐狸的腿部被弓箭射伤,伤口处还残留着半截箭矢,此时正往外面流着血,王老汉看到这里才明白怎么回事。 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眼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捉还是不捉?对于不杀生的王老汉来说,这真成了一道难题。 “捉它卖了,起码我几年不用上山采摘山货了。可是,这只狐狸本就受了伤,我不仅见死不救,还另有所图,我的良心实在过意不去啊!”王老汉不知所措,就那么看着狐狸。 此时,那只狐狸盯着他,朝着他不停地哀叫,似乎在求他放过自己。 王老汉的内心瞬间起了波澜,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自言自语道:“罢了!不义之财不能贪,我还是救救这只狐狸,将它放生吧!” 王老汉放下竹筐,从竹筐里拿出几株草药,那是他顺便采摘来留作自家使用的。他弯下身子,准备给狐狸止血。 狐狸不明其意,开始拼命躲闪,王老汉朝着狐狸说道:“你放心,我若是捉你卖钱,就不会救治你了。别动,我给你止血!” 那只狐狸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居然趴在地上不动了。王老汉先是小心翼翼地取出半截箭矢,又从裤腿上面扯下一条布,将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处,后用布条包扎好。 “你不要乱动,先趴在这里休息一下。你放心,有我在,那些猎人不会伤害你的!”王老汉说道。 狐狸看了看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过了半晌,狐狸站了起来,尝试着往外面走。 走了几步,那条伤腿已无大碍,狐狸很快消失在树林里。王老汉见狐狸走了,背起竹筐继续采摘山货。 临近午时,王老汉回到家里,妻子正在柴房里做饭。少顷,夫妻二人围在桌子旁吃饭。 妻子李氏将县令低价卖宅子的事情说了出来。王老汉一听,“噗嗤”一下笑了:“那可是凶宅,谁买谁吃亏!” 李氏自然也知道,她只是说说,并没有买宅子的想法。 到了晚上,王老汉早早就休息了。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他被呼唤声叫醒了。 他睁开眼一看,一只狐狸正站在床边上。他再仔细一看,这只狐狸正是自己白天里救治过、放生的那一只! “你怎么进来的?”王老汉惊讶地询问道。 “恩公莫慌,我是特意来报恩的。记住我的话,借钱买下那座凶宅,不久后你会家财万贯!”狐狸说道。 “啥?你让我借钱买下那座凶宅?这不是害我呢嘛!” “恩公!你救过我,我岂会害你?听我的,买下那座宅子。还有,不要和任何人说起这件事!”说完这话,狐狸一溜烟跑了。 王老汉不明所以,一着急就要下床去追。突然他睁开了眼睛,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他摸了摸脑袋,侧过头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妻子。他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还好,这只是一个梦。”王老汉并没有当真,继续倒下睡着了。 可是,第二天夜里,那只金毛狐狸又出现在他梦中,还是叮嘱他借钱买下那座凶宅,王老汉再次从梦里惊醒。 那只狐狸一连两晚都在嘱咐他一定要买下那座凶宅,难道这是狐仙有意在帮自己? 王老汉思来想去,觉得这个梦非同一般。翌日一早,他做下决定:买下那座凶宅! 他将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满脸惊恐,质问道:“你都说了,那是凶宅,谁买谁亏,为何你又变主意了?” “你别多问,那座凶宅一定要买下!”王老汉坚定地说道。二人随即吵了起来,妻子执拗不过,只得依了他。 王老汉四处借钱,终于凑足了买房子的钱。他跑去镇里,找到县令,将买房子的意愿说了出来。 县令很痛快,收下银子后就吩咐衙役带着王老汉回了村子。 村里人听说王老汉买下了李公家的老宅子,皆是百思不得其解。 衙役拆掉封条,此刻开始,这间宅子就归王老汉所有了。 在村民们质疑的目光里,王老汉走进了这座凶宅。 诺大的宅院空空如也,王老汉找遍所有的房间,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财宝。 “难道那只狐狸故意在耍我不成?”王老汉心下没底了,不禁担心起来。 可就在此时,一只金毛狐狸突然在他不远处出现。王老汉欲要开口询问,那只狐狸“嗖”一下子跑开了。王老汉急了,一边质问一边追赶。 那只狐狸跑得不快,还有意停下来等他。很快,狐狸跑到一间屋子门口,等到王老汉追上来了,狐狸一头钻进屋里。 王老汉气喘吁吁,抬腿闯进屋里。那只狐狸不慌不忙,用尾巴指了指旁边的那张床,又敲打了地面三下,随后趁着王老汉正在纳闷之际,一溜烟儿从王老汉身下跑走了。 王老汉跑出门,想要再追时,那只狐狸早已不见了踪影。 “奇怪!那只狐狸为何指向那张床呢?难道床里面有东西?”王老汉赶忙回了屋,将那张床移开。 他发现床里面并没有什么,而床底下的地面似乎有挖掘过的痕迹,他又想起刚才狐狸用尾巴用力敲打地面三下,他恍然大悟,蹲下身子开始挖。 土壤很松,很快一个铁箱子露了出来。王老汉惊喜过望,弯下身要将箱子搬出来。可是箱子很重,他根本抬不动。 “这里面难道就是金银财宝吗?”王老汉想罢,找来一把铁锤。砸了好久,终于将锁头砸掉。 当王老汉打开箱子的一瞬间,他彻底呆住了:那里面不是别的,正是金银珠宝! “我的天!这些钱够我花几辈子的了啊!那只狐狸没有骗我,我真的家财万贯了!”王老汉没敢声张,拿出几个金块,又将铁箱子重新掩埋好,随后他急急忙忙去了镇里。 找了一家当铺,王老汉将金块递了过去。经过掌柜查验,的确是真金无疑。王老汉喜出望外,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此后不久,王老汉用这些金银在镇里买了一座宽敞的宅院,留给儿子儿媳居住。 他自己则在镇上开了一家药铺,请了几位郎中坐堂。他定价低廉,遇到那些没钱看病的乡民,他向来不收一分钱。不久之后,王老汉仁德的名号就被乡民们熟知,药铺的买卖也日益火红起来。 王老汉将那座凶宅重新修缮一番,还请来道士做法超度,他和妻子住在那座宅子里,一直没有出过麻烦事。 每逢村里有人遇到难处时,王老汉总会出钱相助。 村里人对王老汉的一夜暴富疑惑不解,曾有人询问过他,他却笑着说道:“我曾放生过一只狐狸,这些财富就是狐狸送给我的。” 王老汉的这番话,让村里的猎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曾捕捉过狐狸,那些猎人们并没有得到财富。 而那只金毛狐狸,王老汉此生没有再遇见过。 总结: 这则故事中,王老汉之所以能够得到福报,源于他长久以来的慈悲心肠。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事、做人都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付出总会得到回报,故事中的王老汉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反,那些猎人们平日里杀生无数,他们一时的心血来潮,注定不会得到回报,天地间的事,又岂会那么轻易成功呢? 总结来说,种豆得豆,万事皆有因果。小树叶坚信:常行善事,福报必不会缺席。各位看官,您觉得呢? 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如果您喜欢,还请帮忙点赞,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