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jiǎ] ![]() 2.通“稼”。禾稼。《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裸用斝彝、黄彝。” 基本解释: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如:斝耳(古酒器名)![]() ![]() ![]() “妇好”方斝[jiǎ]商代(公元前1600- 前1046 年) 高67.6、口径25.6×23.2 厘米 青铜器铸造发展至商代晚期而为一高峰,西周早期铜器铸造之精美,多承殷商余绪。从此件方斝造型与纹饰或可略窥商代铜器铸造水平之一斑。以铸造工艺而言,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 嵌红铜龙纹方豆春秋 高30.5、口径17×17.3 厘米 器表通身以红铜嵌错龙纹,为细工装饰,气韵鲜活明朗。嵌错工艺是一门独特的工艺,有错金、错银与错红铜之分。首先在铜器表面铸出纹样沟槽,然后在沟槽内嵌入捶打成片状或长条形的质地稍软的金属如金、银、红铜等,并经打磨,使之与器表平,从而形成青铜与金、银或红铜交相辉映的效果。这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战国至秦汉时期十分盛行。 ![]() 铜内玉戈商代(公元前1600- 前1046 年) 长32、宽6.5 厘米 戈为较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二里头遗址中就有发现,一直沿用至西汉初期。戈为复合型武器,一般固定在木柄之上。一套完整的戈应包括戈头、柲、冒、鐏[zūn]四部分。 来源:中国文物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