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要买《力冈译文全集》?

 燕山茶社 2022-04-04

十九卷二十三册《力冈译文全集》,2018年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在正摆在我的书房里。


这些年,我不断地警告自己不要再买书,尤其是成套多卷书,却又不断地通过孔网买回不少零本残本书,“屡教不改”。时尚界说:“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换一种说法:“男人的书柜里总是少一本书籍?”呵呵,全怪网店太方便,愚公才常年买书不止。


翻译家的比较全的文集,我早年买过朱森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全集》等,大部分世界名著,我买的多是作家的代表作单行本。我买《力冈译文全集》,说起来你不信,原因只是读一篇文章,力冈先生的一个行为让我怦然心动。


文章中说:有一次力冈送家里人去医院,叫来一辆人力车,他看见人力车夫比他年纪还大,不忍坐在车上,就自己拉车,让人力车夫跟着;到了医院门口,他照付车钱。读到这里,我默然放下书,一阵心热,马上在网上搜索,立即下单,把《力冈译文全集》买回家。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一个对受苦的人能动恻隐之心的知识分子,并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他翻译的作品,必定是和他善良的心一起跳动的。


力冈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对苦难的俄罗斯,对俄罗斯式的忧郁,他在800万字的译作中定有深切的体会;他代人力车夫拉车,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实际行动。


全集买回后,我先读了他译的艾特玛托夫的《查密莉雅》。这是艾特玛托夫在30岁时发表的成名之作。力冈翻译此作时,苏联还没解体;出版全集时,艾特玛托夫已属吉尔吉斯坦作家了。据说,吉尔吉斯坦人把这位作家当作民族的圣人。在吉国,不读艾特玛托夫被当作没文化的人。作家去世后,这个中亚国家举行隆重的葬礼。力冈的翻译,不但传达出苏联卫国战争时后方青年男女的精神风貌,他们的细腻的心理活动,而且,他的译文有空气感:大山、高原、辽阔的天空下,一个战争后方的爱情故事,是在有干草味的乡村里展开。译文有空气,有气味,有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的体香。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出自力冈先生的译笔。


我不愿再买多卷本书的原因,不是买不起,而是恐怕读不完。读了力冈译《查密莉雅》,我计划读完这十九卷二十三本书,完整全面地体会力冈的译笔。


对力冈,我知道的太少。读他的学生刘文飞教授的序,知道他偏居小城,命运多舛,但他“将厄运升华为创造的动力,在逆境中不忘呼唤人性和仁爱,将种种遭遇视为生命中的财富,在悲怆的境界中抒写诗意人生,毫不气馁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在自己所献身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事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刘文飞还说,他们上大学时,力冈将他和济凯译的《高尔基传》送给俄语专业全班同学一人一本。

那是1980啊,老师将他翻译的新书送给学生每人一本,既是教与爱,更是帮与助。我正好有这本书的初版,知道此书定价1.05元,对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这本书并不便宜;对收入并不高的老师来说,大批量送同学书,在全国的大学里也是罕见的。现在,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力冈译文全集》,煌煌巨著出版,比当年的《高尔基传》气派多了,力冈先生如果能在活着时亲眼看见, 他会多高兴啊!刘文飞说得好:“一位翻译家,只要他的译作还能出版,还能被人阅读,这位翻译家就还活着,好的译作就是译者的生命之延续。”


译文全集的序,主要介绍力冈的翻译成就。在最后一卷,附有力冈女儿的文章,侧重回忆力冈的家庭生活片段。文章中说,她的父亲译完《安娜·卡列尼娜》后,在自题小像上写道:“一生清白,一生不弯腰。”这是一个翻译家的自白。在农村下放时,力冈家有一块自留地 ,他研究种菜技术,像翻译时一样认真。有一年大白菜丰收,他分给全村人吃。

他的女儿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始终记着自己是人,没有忘记应该怎样做人。”力冈有一位同事,收入低,孩子多,他为了帮助同事又避免伤害同事的自尊,“就把年幼的我托管在他家里,下班接回来,每月付18元,再另付15元的零食费,帮助老师补贴家用。”但是,“他帮助别人总觉得没有什么,而别人帮助他哪怕一点点,他总会牢记在心、终身不忘。”力冈先生做人的准则,其实就是传统的“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一个有强烈的道德感并身体力行的人,肯定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因为他有挺直的脊梁和柔软的心。


买书读书,读书买书。我的生活是有源头的活水。每次用王麻子剪刀剪开快递送来的邮包,我就知道又要结识一个高尚的灵魂,自己的世界又向前拓展流驰,像一条奔腾的小河。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