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汤:名家心得(一)】

 昊晟堂 2022-04-04

图片
图片

周凤梧

 吴茱萸三两(9克),当归三两(9克),芍药二两(6克),川芎二两(6克),人参二两(6克),桂枝二两(6克),阿胶二两(9克),牡丹皮去心二两(6克),生姜二两(6克),甘草二两(6克),半夏半升(6克),麦冬去心一升(9克),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图片
图片

王绵之

温经汤是常用来调治月经的一个名方。这个方剂在一般的理解和药物的解释上不完全相同。温经汤,顾名思义,是温经的,是治血分虚寒的。血中有寒,血的流通不正常,既有瘀滞,又可能妄行。但实际上这个方剂主治中虚寒、实热全有。虚是指血虚,寒是它本来的原因,例如我们平常讲冲任虚寒,所以虚是一个概念,寒也是一个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经常统一起来,但实和热就不一定能统一起来。实是因为它有瘀血,所以为实;热,主要是指的瘀血发热,同时虚也就是阴血虚,也是出现热象的原因。所以从它的证表现中可以看出来,手掌烦热,唇口干燥,薄暮发热,这都是一些热象。当然这个热是标,不是本。本是虚寒,标是实瘀和热。因此它是一个虚实寒热并存的证候,由于病是虚寒为本,实热为标,所以治疗时从本治,以温经为主。它主要的药是吴萸、桂枝,这两味药特别是桂枝,温通经脉、血脉,又可通阳;吴萸可以暖肝、温胃、下气,这里用它是因冲为血海,肝为藏血之脏,肝喜条达而主疏泄,所以血寒要暖肝、疏肝,既条达而又疏泄,冲、任的经气才能正常运行。因为虽然血虚,但又有瘀血,需要用养血、补血和行血化瘀的药,所以用了当归,用了白芍,用了川芎。同时既然血虚,而且它原来治的是“年五十岁”的“妇人”,早就“地道”该闭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一定的人参和甘草以补气,这就是气血并补。这里用阿胶,它可以补血,可以润燥。如果是带下不止,血下不止,经常的漏证,用它还可以止血。由于刚才所讲它的热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瘀血发热,另一个本方所治的热是血虚发热,这里用了麦冬和丹皮。丹皮既能清血中火,又能行血,如果用了其他的凉血药,就不如丹皮有利于通经;麦冬滋阴润燥,也清虚热。
图片
图片

刘渡舟

本方用来治疗痛经,某女,19岁,农民,通县人。1993年3月11日初诊,痛经两年余,加剧半年余。患者于17岁月经初潮时即感小腹疼痛,因务农,经期亦常在冷水中劳作,致症状日渐加剧。近半年多来,经行腹痛剧烈,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沥,四肢厥冷,全身乏力,或恶心,呕吐。经期推后,经量少,色黑,夹有瘀块。在当地医院服中药,症无改善,来我处就诊。见患者形体瘦小,面色少华,苔薄白,舌淡,脉细涩。证为冲任虚寒,寒凝血瘀。治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当归13克、川芎9克、赤芍12克、吴萸6克、肉桂5克、炮姜6克、玄胡10克、法夏10克、制香附7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服4剂后,经潮腹痛大减,其他症状已除,经期亦准。仍以上方加党参,嘱其于经前连续服药3个月,后未复发。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两经皆起于小腹,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治当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理气止痛。本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活血;吴萸、肉桂、炮姜温经散寒;香附疏肝理气;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元胡理气止痛,调和诸药。故本方最宜于冲任虚寒,寒凝血瘀气滞型痛经。
本文摘自张晋峰等编著《名医名家方剂心得汇讲  妇科卷》,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