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换白鹅”的书法,惊现美国哈佛大学,这幅字美得像一场盛宴!

 兰博2000 2022-04-04
 书圣王羲之爱鹅,这是世人所皆知的事情,他还因为白鹅闹出过几件脍炙人口的轶事,而最为著名的便属他的“写经换白鹅”了。
在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就已名扬天下,永和九年写下的《兰亭序》更是成为了“天下第一行书”。
他是真正得到笔法传承的一位书法大宗师,他的学书经历也有很多的来源,少时学卫夫人,又学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后来见了钟繇、梁鹄的书法,又在兄长王洽那里见了张昶《华岳碑》,正是在这些书法前贤的影响下,王羲之才成为了书圣!
由于年代久远的原因,王羲之传之后世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就连拓本也几乎没有,《兰亭序》早已失传,《快雪时晴帖》真伪存疑,这就导致后世学书者,很难领悟到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不过巧的是,他当年“换鹅”的这部经书,仍有拓本传世,但此作却流落美国,藏于美国哈佛大学之中。
这幅书法作品,便是小楷作品《道德经》。
有很多人说,当年王羲之换鹅的书法作品,并非《老子道德经》,而是道家另一部经典《黄庭经》。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说法,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当年王羲之用来与山阴刘道士换鹅的书法,就是道家始祖老子所创的《道德经》。
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座下第一书法大家褚遂良,就曾经亲自鉴定过这幅小楷,并题跋:“《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贞观十五年廿八日,谏议大夫知,起居注,褚遂良书。”
那么纵观这幅作品,字里行间是那种浓郁的晋人书法风貌,这与唐朝乃至后世的小楷完全不一样。
后世的小楷书太注重字体的形状,而忽略了书法内在的神韵。
这幅王羲之的小楷书法《道德经》,便不是这种书法风格,通篇气韵有一种高古天然的的气质,看上去十分舒适,没有那么注重法度,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这是书法一种最本真最自然的书写形态,这也暗合魏晋时期,文人骚客向往名山大川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
王羲之更将白鹅的优雅,融于这幅作品之中,使人一观便觉通体舒泰无比,这才是最上乘的书法,美得像是一场华丽又不俗气的盛宴。
而且,此作还有历代名家标注的句读,可以使学书者去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现今,我们将王羲之小楷《道德经》进行高清复制,字字与真迹一模一样,以便于大家学习。
——编辑桃李春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