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动作技能的形成:认知-联系-自动化

 天天有成 2022-04-04

动作技能的形成,由初步学会到熟练掌握,需要经历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一)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向和目标期望

目标意向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反成和动作形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表象,即明确解决问题的自标模式。而目标期望则是对自己的作业水平的估价,即明确自己能做得如何。目标意向和目标期望对动作技能的学习起着定向作用。

这个阶段学习者常常会忙于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导致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很多多余的动作,并且难以觉察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在认知阶段,学习者不仅形成目标意向,而且还依据自己以往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目前任务的难易程度,形成对自己作业水平的期望。

这一期望既表现在质的方面,即动作质量的好或坏,也表现在量的范围上,即能完成动作的多寡。一般来说,有明确目标期望的学习,较之于目标期望模糊的学习更有效。

(二)联系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点是让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连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在这一阶段,练习者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是各个动作还结合得不紧密。转换动作的时候,常出现短暂停顿的现象。

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协同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即先集中注意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做出另一个动作,反复地交替。这种交替慢慢加快,技能结构的层次不断提高,然后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能的局部动作被综合成更大的单位,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技能的整体。练习者视觉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弱,而肌肉感觉的自控作用逐步提高,动作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于消失。在这一阶段,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

(三)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一长串的动作系列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随着动作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现象

所谓自动化,就是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各个动作相互协调似乎是自动流出来,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由脑的低级中枢控制

这时,练习者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练习者就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熟练操作的特征就是动作技能进人自动化阶段的特征。

扩展资料:

形成动作技能的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分解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强,掌握动作技能快。

初学者在学习新动作时,分解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动作越复杂,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学生形成动作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对于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练的指导,同时也应多创造学生自行练习的机会,如游戏化的练习,家庭的同步配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