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鞠丸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配方

 铜化金 2022-04-04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迅速纠正脂类代谢紊乱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环节。

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素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人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越鞠丸中药物栀子、川芎有抗血栓,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作用于本病效果明显。

【临床应用】

孙氏应用越鞠丸治疗高脂血症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23例,女21例,41~79岁,平均年龄51.10岁,病程116年,单纯TG升高者16例,单纯TG升高者15例,TC、TG均升高者13例,HDL-C降低者1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1.80岁,病程2~15年,单纯TC升、、

高者10例,单纯TG升高者11例,TC、Tg均升高者9例,hdL-C降低者8例。两者性别、年龄、病程、TCTg、HDL-C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与纳入标准52: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越鞠丸加减,药用:川芍12g,苍术12g,香附12g,神曲12g,炒山栀12g头晕者,加天麻12g;胸闷心悸者,加瓜萎30g,丹参30g;腰膝酸软者,加枸杞子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8周。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106),每次0.6g,每日2次,连8周。显效: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L-C上升≥0.26mmol/l,dl-c下降≥20%,治疗组15例,对照组7例;有效: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L-C上升0.104~0.2 6mmol6,LDL-C下降10%~20%治疗组20例,对照组9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治疗组35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按:目前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上不统一辨证分型多样化,有从脾肝肾论治,也有痰癖立论,临床经验发现“六郁”皆可导致高脂血症。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滞留血脉;火灼津液,炼液为痰,积蓄体内,浸淫脉道;食郁既阻滞气机,又郁久化热,灼津为痰,还使脾失运化,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气郁则津液不布,聚湿生痰,均可引起高脂血症。《血证论》云:“须知痰水之壅,有瘀血使然,然使无瘀血,则痰气自有消溶之地可见,血瘀日久必影响水液代谢,使水湿停聚,变生痰浊。因此,“六郁”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沉积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动脉硬化指数与痰浊型呈正相关。庄德成认为:痰浊瘀阻型高脂血症患者,TC、TG双项升高,气滞血络证患者TG单项升高,TC正常或临界水平。越鞠丸为治疗气郁乃至血、痰、火、湿、食诸郁之常用方。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香附所含挥发油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川芎有抗脂质氧化,降低血黏度的作用;苍术、山栀均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神曲具有降血脂作用。本临床观察显示:越鞠丸治疗组可使、LDLC降低,使HDL-C升高,与血脂康胶囊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其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以越鞠丸调整血脂,使气机流畅,五郁得解,清升浊降,血脂正常。

【病案举例】

马某,男,54岁。1994年12月15日初诊。自诉因工作关系饮酒较多,近1个月常感头晕目眩,纳呆脘闷,口苦而黏。曾服眩晕停,藻酸双酯钠(PSS)等药6个月效果不佳。诊见患者体胖面赤,口臭,舌质暗红,边有齿印,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9.12ka,血流变3+。证属湿热中阻,血瘀气滞。治以燥湿清热,理气活血。方用越鞠丸诸药各12g,加丹参20g,牛膝3g,地龙、黄芩各12g,水煎服,日1剂。并嘱患者戒烟酒,饮食宜清淡。服药10剂后诸症悉减,口苦消失。继服上方20剂,诸症消失。复查血流变恢复正常33

按:饮酒过多,恣食肥甘厚味,致湿热内生,久则血瘀气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上述诸症。方中苍术燥湿,黄芩、栀子清热,香附行气,川芎、丹参、地龙、牛膝活血,六曲消食和胃,诸药合用,湿热得清,气顺血畅,故病乃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