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凤华:父亲的口头禅

 昵称73531636 2022-04-04
【总第167302期】

父亲的口头禅

唐凤华
父亲虽然没读过书,可说话总是一套一套的。"勤划拉院子少赶集"是他最常说的话。对于我们庄户人来说,赶集就是花钱。记得父亲每年赶集仅一次,就是卖猪那天。

从记事开始,我家就满院的鸡鸭鹅,养猪是每个家庭副业中的主业,撂猪食菜,烀猪食是我下午放下书包就干的活。猪槽子放在窗下不远的地方,每次母亲喂猪,父亲都爬窗台往外看,小猪崽吱吱乱叫,不着调吃食儿,父亲便在屋里骂到:"败家玩意"。母亲常在清汤寡水的猪食上,均匀地扬上一把麦麸子,猪们马上咣咣地顿几声,一会又滋滋乱叫,母亲便又熟练地扬把糠皮……隔着一块玻璃,父母二人仿佛在演一场大戏,猪槽子,猪崽子,母亲头上系个烟色头巾子,猪食瓢是葫芦做的。父亲象个严厉的导演,冬天常在上霜的玻璃窗里,高一声低一声没好气地指导,母亲一脸严肃,父亲也没点笑容。
等猪崽子慢慢长大,快要卖钱了,这时候母亲捞不着猪食瓢了,父亲不由分说夺过去,他的面部表情也不那么僵硬了,眼神里也有了几分柔情。这时候母亲便说:“快出钱了,你爸也不急闹了"

记得那年我12岁,上兴隆读六年级。一个星期天上午,我拉着大推车子去兴隆卖猪,猪在车上嗷嗷叫乱扑腾,滚到车辕子前,累得我一头大汗。车行到大街上,正巧碰到一名男同学,羞得我脸象挨了巴掌一样,火赤燎的,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们男女生不说话)。扭头功夫,看见不远处的父亲,大高个儿,身上披个黑外衣,脸色苍白,手里拎个小铝壶,一步一喘的样子往前迈步。
这一幕,让我更不敢抬头了,低头使劲往前奔。到了屠宰场过完秤,父亲去商店院里(道西)取完钱,又到商店打完2斤酒,剩下的钱全都存到银行。回来的时候,父亲很开心,我暗自发现,他也不大口喘气了,人好象也年轻了几岁。全家人都很兴奋,那时候,猪肉八角钱一斤,毛猪每斤五角八。记得大人们常说,够不够秤?够秤就卖。其实所谓的够秤,就是够150斤,不够这个斤数是不收的。现在想起来猪长到这个斤数,正是猛长的时侯,为啥着急卖了呢?或许是等着钱花,也许是怕猪生病?一头猪仅卖70多块钱,还把全家人乐得比过年都高兴。
这就是父亲一年一度的"赶集"。他卖了猪,打了酒也存了钱,然后父母亲又准备买下一茬猪崽子。
时光悠悠不回头。现在细想起来,那年是哪年呢?那年父亲57岁(刚病退),母亲小父亲6岁,她那年51岁,我12岁刚念六年。

真想回到从前,再去赶一趟集,既使没吃到一块糖也心甘情愿。那年的猪叫声,那年父亲的形象,那年母亲的容颜,不容分说一并打包,留在我的记忆中,想起来历历在眼前。父亲68岁母亲71岁,分别去了天国报到。现在屈指已经30多年了,可父母亲的言谈举止常在我眼前,他们并没走远,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边。你看我的大手,三姐的瓜子脸,四姐的眼晴,二姐细嫩的皮肤,妹的小手,我们共同的性格,说也说不完。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每逢佳节倍思亲,跪拜二老双亲,愿你们永远安息吧。

作者简介
 唐凤华,友谊农场退休工人。在红兴隆经营麻辣香锅快餐店。偶发作品,网络平台,文风质朴,真情独白。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