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与徐浩峰的武侠世界

 慧然 2022-04-04

今天我们不聊孙子兵法跟论语,聊聊电影。

随着孙子兵法和论语拆解的深入,有个人总是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那就是近年来隐隐有崛起之势的徐浩峰。

徐浩峰的武侠不同于金庸的武侠。如果说金庸的武侠是取武侠之形,而用其意,徐浩峰的武侠则是形意兼备,并且隐隐更加接近那个古老中国的那个传统。

顺着徐浩峰这条线,摸到了王家卫导演,徐浩峰参与编剧的《一代宗师》。

有几条线是很有看头的。金楼是六十四手与咏春的第一次交手,也是咏春最后一次对六十四手,此后叶问便对六十四手念念不忘。

搭手结束之后,那是一个暗夜,只有宫若梅与叶问,宫若梅说,“拳不能只有眼前路,而没有身后身”,咏春拳多走直线,在六十四手看来是个缺陷,所以宫才说“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而六十四手,大家注意看金楼宫若梅与叶问的拳脚交流,宫虽然也从正面对攻,但是从步法和攻守上,却是倾向于绕道叶问身后的,这叫“身后身”。

在真实的占场中,身后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撤退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不能背对着敌人,而是要面向对手。背对敌人,一看就是外行,肯定要交学费的。

我们说过,在思想史里面有三种流派,在武侠上面,也隐隐呈现这个特征,一个代表是以金庸老爷子为代表的武侠,另外一个则是以徐浩峰为代表的武侠。

从时间段来说,徐浩峰的武侠故事的缘起在清末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那本《逝去的武林》开始,便是最开始的那个起点。

而金庸老爷子的作品时间跨度更为广阔,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受汤因比的文明史观影响。

他在用小说探索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当中的位置以及特征,并且让小说当中的主人公具有了某种那个时代似乎不会有的“现代性的困惑”,而且也以这个东西作为其作品想要探索的一个所谓的“元命题”。

而在徐浩峰的武侠江湖里面,就比较少有金庸小说里面所谓的“现代性的困惑”,无论是在《师父》,《箭士柳白猿》,还是《倭寇的踪迹》上面,都是见不到的。

清末民初的那个乱世,在当时武人眼中,似乎是和历史上其他渐变期的乱世一样,并没有对其价值观形成根本性的冲击,还是按照传统的来。

如此一来,反而让我们从武术这个层面,看到传统的本来一面。而且,徐浩峰的武侠小说,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有很多“武诀”的展现。

我举个例子,大家欣赏一下。比如说,“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这种鲜明的“口诀”在金庸老爷子的武侠里面是看不见的。实际上,这也是非常传统的,以前其实也流传所谓的,“传书不传诀,无诀一场空”,“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都是非常形象的。

在围棋里面也有所谓的棋诀,比如那著明的围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围棋十诀·唐-王积薪)

这些“口诀”都有其历史背景,可以参考,但是千古无同局,还需要掌眼。

可以这样说,金庸老爷子与徐浩峰,是武侠这棵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子,一颗斑斓绚丽,入口酸甜,后味略苦,一颗质朴无华,滋味醇厚,后味甘甜。在时间轴上,徐浩峰又承接着金庸老爷子。

在观念上,他们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突破,但是他们展现的两个江湖,确实唤醒了我们文化深处的某种意识,并将这些意识用武侠小说的形式保存下来了。

这也许是武侠小说的另外一层意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