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场往事 | 那年和父亲一起种洋芋

 富平人原创馆 2022-04-04

种 洋 芋

文/田文智

周末回到老家看望父母。下午帮哥哥种洋芋,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父亲在山上林场种洋芋的情景。那时父亲在林场当炊事员,我没有正式上学,便跟父亲去林场。

记得清明节前的一天,林场场长召集大家开会,安排植树任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允许工人可以在山梁后面的山坡上开开垦一小块地,种一些洋芋、萝卜等。
吃过早饭,父亲让我跟他去开荒地。我们来到山梁后面,父亲找到一块较为平整的坡地,划出大致的范围。然后父亲用镢头开荒。过了一会儿,父亲让我用铁耙耙把大土块打碎,再用铁耙耙来回搂一搂;父亲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强调一定要把铁耙耙的木柄攥紧。我按照父亲讲的去做,把杂草搂在一起,准备用火柴去点。“千万不能在山上乱点火,否则会引起火灾、烧毁树林。”我牢牢记住父亲的话。休息时,我发现手掌磨了血泡、有些疼,让父亲看,“不要紧,缺少锻炼,坚持几天就磨成老茧,就不疼了。劳动人民要有吃苦精神!”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看看我的手,老茧很厚,就不知道疼。没有辛勤的劳动,就不会有收获的喜悦!”“不吃苦中苦,何为人上人?”后来,每当我感到疲惫想偷懒时,父亲的话常常鞭策着我,不断进步!

吃过午饭,父亲洗完锅碗瓢盆。找来两个笼,放在门前的粪堆旁,用锨给笼里装羊粪,然后担着粪笼去菜地 。我当时年龄小,不大明白:种菜为什么要上粪?父亲用把羊粪撒到菜地,羊粪不够用,父亲又担了一回。我问父亲,为什么要给菜地上粪?父亲说:“要想菜长得好,就得给地里上粪。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问父亲:“什么时候种菜?”“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父亲随口答道。

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是农耕文明宝贵经验的结晶,提示农民要按照时令耕种;体现了人们凡事要顺其自然的思想,顺其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自然美面前不能随心所欲。“枣芽发,种棉花”、“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农民明白:不违背农时,才会有好的收获。

当天下了一场 小雨。“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今年小麦收成不错。”父亲高兴地说。第二天吃过早饭,父亲从窑洞里提出一小笼洋芋种子(发芽的洋芋),放在石桌边,接着用菜刀把一个洋芋切成几块,每个小块上必须有芽。我按照父亲的教导,也学着切洋芋种子。

父亲提着洋芋种子,我扛着镢头,跟着父亲向山梁后面的菜地走去。到了菜地,父亲挖坑,我负责放种子,放好后,顺便用脚拨土埋上。父亲累了,招呼我坐下,歇一歇。父亲掏出纸烟,划跟火柴点燃,吸了起来。一边吸烟,一边讲故事,最后归结到做人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父亲的话 我牢记在心。

半晌时间,我们种完了洋芋,父亲还计划着再种一些萝卜、南瓜。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洋芋,还有我们的希望,还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使我对生产劳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初步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使我受益终生 。

作者简介:田文智,艺名原野,系富平县老庙镇人。现在富平县实验中学任教,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余爱好:写作、根雕和石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