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CBA朋友请教我, “你好识讲嘢” 用Cantonese怎么发音? 朋友因为发音不标准而被他人嘲笑了。 在我身边, 几乎不会有人当面嘲笑他人, 带有不礼貌的词都容易被当成是歧视, 很多时候连自己想自黑一番, 肥,瘦,黑,这些词, 都必须找个委婉的词来表达, 甚至可以说根本不能说到这类词的字眼。 因此几乎在人们讨论身材的时候, 肥=健康(翻译成中文的话), 只会听到healthy而绝对不会有fat, 就算你说自己很fat也不行, 记得我和我的老师说, 我胖了, 用了fat这个词, 被老师立刻制止我。 (I’m fat, 你fat吗? 你healthy你说你fat, 其他人比你healthy那么多, 岂不是更fat了。) 当用母语去嘲笑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表达着的人, 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去攻击他人的弱点, 也许很多, 我们永远无法堵住别人的嘴巴, 但是我们却可以保持着自信, 毕竟, 我们即便说得不好, 也是能说着多种语言。 我的同学们有的来自南美洲, 有的来自北欧, 不同的口音坐在一起, 各自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受到母语的影响, 对某些发音也许不够标准,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每种口音背后都蕴藏着某种文化。 我们热爱本民族的文化的同时, 也要尊重别人的文化。 我时常很佩服那些说广东话很标准的外国人, 就如同我很佩服那些说普通话特别好的广东人一样。 把一门外语或者说母语以外的方言, 说得地道, 不仅仅需要时间和努力, 还需要对其他文化的深入了解。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本民族的文化, 也不一定都懂, 只是我们一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很少去思考。 比如我的朋友今天问我, 广东话的晒,和埋分别都跟在动词后, 问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想了很久并且查了又查, 才马马虎虎地回答他, 毕竟这是我二十多年从来没有注意到的, 这些词就算我们从小就会, 但是我们却很少真正去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 当两种语言碰撞的时候, 我希望不是歧视, 相信是文化的交融, 以及相互学习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