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父母

 东营微文化_ 2022-04-05

怀念父母


父亲离开我们已31年,母亲离开已整整12年。怀念从未随日子的流逝而淡远,也从未随岁月更替而模糊。父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如生前,常常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记忆中。
父亲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困苦。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几岁时我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家境十分贫寒,只好远走东北。在山东老乡的可怜下,父亲进了铁路。父亲挨饿受累,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近三十岁时才与我妈妈结婚成家。我们姐弟三人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还要帮衬母亲拉带孩子,一大家子就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为了让儿女们吃饱穿暖,上学读书;为了让小舅小姨吃饱穿暖,上学读书;父亲在星期天干额外的工作挣加班费是经常的事。那时的生活艰苦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
父亲扫盲后才认识几个字。没有文化的父亲对人实实在在。谁来找他帮忙,他常常说的就是“好来,你等着。”自己再难再累,也让来人满意而归。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就是:“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好。”正是这样朴素的人生理念,支撑着父亲走完一生。无论是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还是入了党当了车间工段长,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都是认认真真地践行着自己这句诺言。同时,也用这样的言语来激励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了一些曲折,多了一些慎重。现在想来,父亲的教诲和言传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好不容易苦日子过完了,父亲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父亲却生病了。父亲的肺气肿很折磨人。看到他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和失去原形的面容,我的心止不住一阵阵的酸楚,眼泪也会不争气地掉下来。31年前,慈祥的父亲走完了坎坷的一生,享年76岁。七十六年的人生消尽之后,他真的像田间万千草木,在炎炎微风中无声无息。父亲呵!伫立在父亲的墓碑前,冥冥之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父亲坚强而忙碌的身影……
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枕头又湿了一片。母亲的身影出现眼前,泪不觉又落下来。人世间,最悲痛的事莫过于骨肉分离。
母亲没有文化,小脚。她硬是靠着干零活,把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把我们姐弟三人照顾得舒舒服服。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冷饭,从来没有穿过一件不整齐的衣服。街坊四邻总是羡慕我们家。   
母亲受中医世家的影响,知书达礼。在生活上,她疼爱孩子甚至是溺爱,在学习上,却对我姐弟督促得很紧。她总是说:有文化就有用。
母亲她对谁都是热心肠,那么宽容,从不说东家长西家短。妈妈会点接骨拿环。谁崴了脚扭了筋,谁家孩子掉了环,不管什么时候总是随叫随到手到病除,从不要别人一瓜一果的酬谢。她对邻人,对儿女,对媳妇女婿,知情知意。她常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要留好样给儿孙。
她才六十多点,我父亲就去世了。  
二十年来,母亲基本跟我生活在一起。年老了她依旧勤快,依旧疼爱我们。一直到去世,能自理的,全部自己干,从不给儿女要求什么。要强,善良的母亲去世时,身边只有护工。当时我陪了母亲一下午,一晚上,因为惦记一岁多的小孙子闹觉,又看着母亲比较稳定,我就回家了。没想到过了不到两个小时母亲就走了。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清明节又到了。我愿把对父母永恒的思念,化作一缕春风,吹暖他们在天堂的那个家,愿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疾苦,也没有劳累。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李淑香,微信名木子香书。济南退休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