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皆恶之。“恶”,厌弃也。《玉枢经》曰:“若人不修善业,天必为之斩神摄魄,使之颠倒,人所厌恶,人所嫌害。”今夫恨人之欺我者,岂知天夺其鉴,令不逢世乎?自今有幸,当请易志洗心,从善去恶。则天心仁恕,不诛悔罪之人。前愆可赎,后行可图。生知困知,成功则一,万毋自弃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人人都厌恶做恶的人。“恶”就是厌弃的意思。《玉枢经》上说:“如果人不修善业,上天一定会斩断他的精神,勾取他的魂魄,使他颠倒错乱,被人厌恶、被人嫌弃、被人迫害。”现在那些怨恨别人和欺负我的人,他哪里知道上天已经收回了他的鉴别能力,让他生不逢时呢?而今那些人如果有幸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当改变志向,洗心革面,从善去恶。上天的心是仁慈宽恕的,不会诛杀忏悔改过的人。从前的过失可以弥补,往后的善行可以追求。无论“生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只要改过向善,效果都是一样的,千万不可自暴自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