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水的世界 | 英国印象(6)

 齐一摄现美 2022-04-05

编者按

陈云水先生领导一家国际化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公司总部虽在北京,他一年中却有大半数时间在国外旅行,足迹遍布五大州,还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像陈先生这样的,他们一般都受过名校良好的教育,多在国外留过学,操两种以上的语言,观念开放,眼光前卫,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常常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世界舞台。可以说,他们融入了一个超越国家概念的国际体系中。这样的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族群,被人称为”国际人。”他们眼里的世界,又是个怎样的世界?编者请陈先生从去过的五六十个国家中选了十个国家和地区(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土耳其、巴西、新加坡、印度,香港、台湾)来聊聊他的经历和感受。这些经历绝不是蜻蜓点水般的所见所闻,标准是他本人去过多次的,并且住过一段时间,与当地有相当的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交集,这样的视角应该和普通境外旅游者全然不同,聊过来会有些新意。

英国,是本系列访谈的第二站。

图片

:英国的这种地理环境对它民族和文化的形成影响如何?

:我是个地理爱好者,从小就喜欢,大学学的是地质学,这让我从自然科学方面了解了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年随着自己对历史、哲学、政治的学习,更多另一个人文角度来了解地理知识。所以,我们说起地理,其实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这两个方面的,自然地理实际是地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大气层、陆地、高山、河流海洋的运转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人文地理就是研究地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之间的深刻的关系。顺着这个思路来看英国的民族、文化、历史和政治,就会更好的帮助一个人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它的脉络。

从自然地理上看,英国和爱尔兰是欧洲大陆西北部两个大岛(群岛)。英国的纬度很高,位于南部的伦敦与中国的黑龙江北部的漠河相当,但这里的气候却与大陆季风气候的黑龙江完全不同,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尤其是冬天没有极寒的天气,几乎都很少到零下,不结冰,也很少下雪。这其实得益于大西洋暖流,这股暖流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一直流到北冰洋,包括英国在内,整个西部欧洲就因为处在这样一个天气系统中,冬暖夏凉,风调雨顺,实属上帝的眷顾。

图片

大西洋暖流的海水温度要比周边海水高出7-14C,英伦三岛就相当于常年被泡在一个温水Spa里,所以它就不冷。可也正因为如此,海洋和地面的高温与靠近极地的低温气团就会不断交互作用,使得天气变化无常,雨多雾多,阴晴无常,也成了英国的标志和文化的一部分。雨衣、雨伞、雨鞋都是英国人生活中重要而且必备的工具,大家不知是否留意英国女王的雨具行头,从头到脚都是皇家定制的颜色和款式。英国品牌Babour,也是个以制作油布雨衣而著名的百年老店,英国绅士必备的服饰,而且可以传承给后代。虽然天气变化无常,却基本没有什么极端气候,例如冰雹,飓风等等这些自然灾害很少发生,所以说算是一个好地方,尤其是东南部,就是靠近欧洲大陆的一角,气温较高,晴天日照也较多,土地肥沃。但它的北部苏格兰和西部的威尔士,都是一些高地、山地,不利于农耕,所以以畜牧业为主,养牛养羊,农业也只能种一些低产量的大麦类的这些东西,像高产的小麦、水稻都种不了。小麦最早来自于南方的地中海沿岸,在英国也只能在南部生长。是土豆拯救了英国人的肚子,在没有土豆之前,大麦这些作物的产量很低,根本养不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所幸大航海时代从南美洲引进了土豆,在英国凉爽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生长,产量远高于英国的其他谷物,所以被英国人大量种植并逐渐成为了英国人每日三餐的主食。在英国土豆有20多个品种,有千奇百怪的吃法。所以说土豆救了英国,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

图片

从人文角度看,英国的文明(信史)始于古罗马时代,恺撒在征服高卢之后,顺势也入侵了这个岛,第一次让不列颠(Brittania)记录在了史书上,是罗马人给予了不列颠这个名字。随后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建立了行省,成为了帝国在西北方最偏远的省份,可以称之为天涯海角了。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上,地中海就是帝国的内海,其西北边界就是比列颠省,然后向东延伸到莱茵河的入海口,沿河一直向南,在德国南部转而变为多瑙河,一直向东抵达黑海沿岸,然后再向东一直到里海折向南直到波斯湾,然后一路向西包括了所有北非沿岸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大片土地直到大西洋。从公园一世纪到5世纪的罗马统治时期,比列颠行省主要由凯尔特人和罗马人,凯尔特人也就是后来的威尔士人的祖先,他们原居住在大陆法国一带,属于古高卢人的一个分支,语言是非常独特的,与日耳曼、拉丁语都没有关联。英国全国还留有很多古罗马遗迹,最著名的当属小城Bath,名字就来自于古罗马的公共浴场。罗马帝国衰落后,是日耳曼蛮族取代了罗马人,成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盎格鲁撒克逊人实际上是从北边来的日尔曼人(丹麦,斯堪的纳维亚)。盎格鲁撒克逊从现在的苏格兰入侵到南部后,把原来的凯尔特人,拉丁人逼到西南角现在的威尔士。所以,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这三个国家的形成是在罗马帝国解体后奠定的基础。

:英国现在还有古罗马防守的长城吧?

:是的,这个长城叫“哈德良长城”,是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Hadrian 76-138 AD)下令修建的,在英国境内的苏格兰与英格兰的交界的地带,算是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你看过《权力的游戏》这部电视剧吧?那里面有一道大墙,墙里边是文明世界,墙外边是狼人,野蛮世界,这其实就是在古罗马人认知的背景下编出来的故事。公元五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解体,盎格鲁-撒克逊人随后征服了大部分后来的英格兰,并开始殖民,逐步形成了英格兰的文明。再后来的1066年,从法国这边来的诺曼人又占领了英格兰,诺曼人的祖先也是北方的维京人,公元7—11世纪,他们的一支在法国建立了“诺曼底公国”,接受了法语文化。所以说英国人是凯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诺曼人这三大民族的融合。

:我们现在所说的英语好像成型比较晚。

:是的。英语的最早被称为古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说的语言。十一世纪末,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er), 征服了英格兰,之后法语对古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还有基督教,法语和拉丁语中为古英语增加了很多新的词汇。这样就形成了中古英语。以后的三、四百年里,法语一直是宫廷语言,拉丁语是教会和书面。也就是说,皇室和贵族不说英语,因为他们代表法国来的占领者和统治者,而教会说的是拉丁语。法语和拉丁语比较接近,属于一个罗曼语系。英语成为整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还是16世纪以后,英国皇室才开始说英语,进入了所谓的现代英语时期,也正式确立英国独立的国家、民族意识,逐步把自己与欧洲大陆在文化上分离了开来。为什么说莎士比亚是现代英语之父?在莎士比亚时代之前和期间,英语的语法和规则都没有固定,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创作中引入和发明了大量新的词汇和语法,他的著作极大地影响了整个英语。当然,那是最早的现代英语。和我们当下说的英语还是有不少的差别。

图片

所以,英国所处的岛国地理环境对这一民族心态和文化的形成、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从凯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国人等等这一路下来,它岛国的属性与欧洲大陆之间在宗教,文化,政治方面的异同,欧洲几大国之间的角力竞争,起起落落,都跟它的岛国文化基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岛国文化集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之特点,对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又有很强的开放性。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在17世纪以后的两三百年创造出令世人赞叹的历史奇迹。

(未完待续)

- TBC -

文 / 陈云水

图 / 陈云水

编辑 / 于鸣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