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科考试研究》杂志 1995年,科学的应试策略

 感悟zs 2022-04-05

  

  

  

  

  

  

  

  

  

  

  

  

  

  

  

6789日高考。将我过去发表的一文贴出来,供考生参考。退休前,我曾经在哈尔滨全国理科研讨会上、退休后在北京"光明日报"高考研讨会上分别讲过《科学的应试策略》,受到与会的全国教师的赞赏欢迎,后来又在讲学中多次给天津、河北、贵州等地学校讲了复习策略应试策略。

全国知名的数理化刊物《理科考试研究》杂志 1995年第9

科学的应试策略

 成绩是干出来的,也应该是考出来。教得好,学得也好,如果考不好,学生不能被选拔,社会不承认,教学质量难以评定。可有的学生有十分知识,能考出十分水平,甚至十二分水平。还有的学生,学习一般,但善于考试,有六分知识,能考出十分水平。教得好,学得好,考得也好,这是我们的希望。

 如何考好?如何在考场上把自己的才华全部显示出来?应研究应试策略与考试规律。

 科学的应试策略,从时间上分,有考前策略、考中策略、考后策略;从内容上分,有智能结合、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脑科学;从角色上分,有学生正确的备考、教师科学的指导、家长暗中使劲的助考、学校有效的控制与协调;从答卷上分,有宏观策略、微观策略。

 本文着重谈一下考前策略与答卷策略的部分内容。

 考前策略包括成功的系统复习、自我心里调节、生物钟的调节、大脑的调节、身体的保养与锻炼、考试技巧的积累等等,考前策略的主攻方向是;使考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头脑清醒灵活,各方面呈现最佳水平,有股跃跃欲试的劲头,想考,爱考,会考,善考。

 考前学生要清楚所参加考试的性质是水平考试还是选拔性考试。各种毕业考试和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难题较少,难度不大。高考、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无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不及格也可以被选择。尤其高考,其命题原则是两个“有利于”: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的稳定或改革。命题的特点:基础加灵活,重在考能力。试题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比例,如物理科是352,每年都要出些新颖题、转弯题、伪装题,以把考生成绩拉开距离,利于“筛选”。

 考前系统复习是非常繁重的脑力劳动,时间长,内容多,整天埋头看书做题,经常开夜车,易引起大脑疲劳。有人会发生思维迟缓,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严重的会头昏眼花,全身乏力,看书串行。身体不适又会引起心情不好,心理着急。越着急,复习效率越低。生理心理相互干扰,觉得脑里空荡荡的,甚至连过去记住的单词,公式也忘的干干净净。这是患了“疲劳综合症”。必须避免这种情况。

 如何避免?得了“疲劳综合症”,如何治疗?1)考前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来自足够的休息。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打球,跑步,增强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反映灵敏性,使大脑积极性休息。3)音乐治疗。听听音乐,优美的曲调,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施特劳斯的兰色多瑙河。4)改变复习方式,不要再费脑筋做难题,可看看公式、概念和过去做过的旧题。即不要再拔高,回到基础上来。一般来说,远离考试的时间内,需做生题,大题,难题;靠近考试时,以旧题,小题,易题为主。多看题,少做题。5)自我心理调节,减轻思想压力,去掉包袱,顾虑。让成功的希望鼓舞自己,不让考不上的阴影威胁自己。

 高考是脑力,体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总较量,能否考好取决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要素。能否考出水平,决定于临场发挥,临场发挥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心理因素。可见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提倡“三心应试法”。考前有信心,愉快又想赢。即想拼不想输,充满自信;考中要细心,沉着又冷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兴奋。考后找顺心,放松又休整,考完一门,忘一门,准备下一门。

 我校91届毕业生王欣同学,平时学习上中等,但心理素质好。她怀着必胜的信念进考场,看见临考老师热情和蔼,心里更加愉快。父母的关怀,教师的期待都化做她要考好的精神力量。“信心,细心,顺心”,使她不怯场,轻装上阵。结果高考成绩优异,出人意料,总分为全市英语单科第一名,被上海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录取。

 相反,有位考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心理素质较差。考前过分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认为“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提心吊胆地进考场。结果考试失误,落榜,出现了考场的“克拉克”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长跑明星,19次破世界记录,在两届奥运会上因心理因素差而失常)

 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考生心理因素的培养。平时要锻炼考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做到:面对逆境不悲观,面对成功不骄傲。失败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弯腰,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要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与生活气氛。尤其家长对子女一定要落实:“激励不加压,目标不过高;宽松不贬低,疏导不唠叨;关怀不许愿,安静不打扰;健康不生病,后勤服务好。”

 考前一个月要调整考生的是生物钟。考生长期的夜战,易形成晚上12点前后头脑最清醒,智力最活跃。这是不正常的。

 调整的办法是:晚上不要做难题,做对或做错,都会影响情绪,影响睡眠。睡前可以看些要记忆的内容,如古文、英语、数理化公式。睡前时间逐渐提前。12点,11点半,10点半……。中午决不能学习,要午休。上午下午在有效时间里,要算,要学,要写,要想,要思,要记,要大脑产生加速度,高效率运转。逐渐调整到:使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头脑最聪明,思维最敏捷,情绪最兴奋。这正是高考的答卷时间。

 临考前,带着最佳的精神状态进考场,带着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考场。扎实的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加上自信、强烈的竞争意识、饱满的情绪,一定回触发灵感,使思维敏跃,想象丰富,记忆准确,观察深刻,在考场上大显身手。

 答卷的宏观策略是立足于抓总分。因为高考是按总分录取。当前“3+2”的高考总分是750分,这750分,每分是不等值的。不等值就是不公平,标准分数比较公平。

 所谓“分不等值”,一指各科中的分不等值: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有的科一分易得,有的科一分难得;二指同一科易、难题的分不等值;易题一分易得,难题一分难得。与其难题多得一分,不如一题少丢五分。不要兴奋点放在难题上,确保中档题得正确率是上线的关键。

 对低档题,细心认真,志在必得,绝不丢一分。高度集中中档题.中档题区分度好,命题往往用中档题来拉开分数距离。对中档题,抓住不放,寸土必争,仔细审题,多方联系,多变换思维角度,不马虎,认真检查,不丢不该丢的分,争取一分是一分。对高难试题,量力而行.一般考生不花大力气,尖子生在此要做文章。

 在考场上作题的微观策略是:会题不错,生题敢做。易题,小题快做,难题,大题分步做。先易后难,按顺序做。难题做不下来先放下,兴奋后在做。遇见”卡脖”不慌,遇到熟题不懈。争取急中生智,避免忙中出乱,张冠李戴,思维定势。书写内容力求:少而精,简而明,快而准,不罗唆。充分利用有效时间,遵守考场纪律操作,分秒必争,分分必争。不做无用功。

 我校94届高中毕业生张西,化学是强项,他考了高分。语文是弱项,他把基础题细心认真地都做对了,没少得分。物理的生题不会,他对问题解剖,分解,用自己会的内容做对了其中一部分。数学,外语,他抓住低中档不放,会题基本没丢分。结果他的总分是全校理科第一名,考入理想的本科大学。

 总之,考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应考策略,心理素质好,又积累了一定的考试经验,脑力、体力、智力、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高考中就一定能考出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附:应试五字歌:

头天要调整,晚上睡觉稳;

养精又蓄锐,早餐要丰盛;

愉快进考场,头脑要清醒;

自信别紧张,审题不上当;

细心去答卷,冷静去争分;

见难先放下,会题不丢分;

书写快而准,不做无用功;

考完不打听,准备下一门;

精神状态好,一定会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