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参《华严经》与《资治通鉴》的一点心得与方法

 dawn的图书馆 2022-04-05

入心

首先,要知道《华严经》是圆教法门,以此法门可以摄持一切法门,包括世间之书,当然也包括《资治通鉴》。

体悟

《资治通鉴》是世间法,对人这个物种,有深刻洞察,要在世间“任运而行”,了解人之本性,读这部经典就够了。

高度

《华严经》有足够高度,用足够高度也不能形容之。

《道德经》云“名可名,非常名”,《金刚经》云:“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学习此类经典,需借文入意,以文入观,逐步渗透。

文章图片1

斩魔

《资治通鉴》则不然,需碎掉过去认知,借通鉴中案例,打磨“智慧金刚剑”,此剑可斩杀世间之“魔”。

《资治通鉴》 对更高维度和空间,则有心无力!

境界

《华严经》拓展思考边界,用这个词也是勉强为之。

以华严境界,回观此娑婆世界,不过是一“疫情之菌”而已。

如将宇宙囊括其中,不过一粒沙尘而已。

试思考:我等人类如何之渺小,人类之“贪,嗔,痴”不过是庸人自扰。

兴趣

《资治通鉴》要读下来,是很有挑战的,尤其浮躁的阅读者,更是如此。

有个方法克服这个问题,读不懂文言文,先从白话文去读,读过一遍,在反过来,在阅读文言文版本《资治通鉴》,可以修炼耐力,训练文言文理解能力。

汲取古代经典智慧,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再去读《史记》《汉书》一类史书,也就水到渠成了。

想要读懂《春秋左传》,还远远不够。

文章图片2

读法

《华严经》怎么读?答案是:不抱着读懂的“执念”去读。

一般来说:找个安静环境,观察内心,自己先静下来,做几次深呼吸,把躁动的心安定下来,然后开始诵读《华严经》。

一开始,不需很快,要读的准确,清晰,字字明了,字字入心。

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欢喜心,甚至能忽略掉“我”和“环境”的存在。

正如《庄子》说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如此诵读,激发本然智慧。

谋略

《资治通鉴》有一个最大好处,一次性把“阴谋”“阳谋”“人性”“人心”“人情”“因果”“规律”“组织”“管理”“领导力”等,一网打尽。

读一遍《资治通鉴》,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难怪曾国藩,毛泽东,王夫之,左宗棠,邓小平,还有某些企业家,都喜欢阅读《资治通鉴》。

文章图片3

圆融

《华严经》是圆融无碍法门,《资治通鉴》似乎讲了点“阴谋诡计”。

二者之间,不矛盾吗?

《华严经》讲到“极善境界”,《资治通鉴》有点“厚黑学”辛辣味道。

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两部经典,都可当做“佛经”去读,观察本心,如一个人本来“奸懒馋滑”,《华严经》也被读成了世俗之书。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反复强调的“致良知”之心,可统筹善与恶,高手可以应运转化,一般选手,掉进了“恶”的陷阱。

耐读

不管读《华严经》,还是阅读《资治通鉴》,读一遍,两遍,三遍就够了吗?

我的体会是,完全不是。

苏东坡有一首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一部伟大经典最大特点就是“耐读”,需要用一辈子时间去读,越读越有味道。

如一坛百年老酒,味道浓郁,醉在自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经典文字,虽然非常简短,但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体会。

所谓“意自见”,“子自知”,要逐渐进入经典境界,读经典不能着急的。

苏轼劝他朋友,回家安心读经典,说“旧书”不怕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

经典值得“百回读”,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重在体悟。

我读《华严经》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每天没有断过,受益无限。

阅读通鉴时间更久,最早购买的《资治通鉴》在2008年,收益自己最清楚,语言表达只能讲到表面。

文章图片4

训练

自己训练自己,是最佳训练,诵读《华严经》和阅读《资治通鉴》是自律的活儿。

没有自我训练意识的人,一本十页的书籍,一年也不能读完。

要获得阅读经典的收益,除了有一份“敬畏之心”,还要有“感恩心”和“自律心”。

感恩古人留下这些伟大经典,愿坚持与“经典”并行,日日自益,天天自新!

文章图片5

洪槿/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