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才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枫然天成 2022-04-05

图片

作者:渡兰君

来源:渡兰(dulantea)

中国人过的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假期来到最后一天,疫情仍在升温,很多地方改成云扫墓、代祭扫。形式有变,情怀不改。

在疫情未波及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老老少少顶着纷纷春雨,穿梭于山间小径,扫墓祭祖。

大多数节日的关键词是喜庆团圆,唯独今日的清明,人们带着浓浓的相思,心怀感恩。

图片
图片

清明,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时常听到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们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自己的祖先。

冯骥才先生说得好:“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中国人祭祖,也许不是相信鬼神灵魂,而是相信先人的爱并没有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我们明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今日清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进行这场跨越生死的追忆,只要我们不曾遗忘,他们就便不会消失。

图片

当人们离乡背井,在外地打拼或定居后,常常会看不清自己是谁,未来的人生路应怎么走。

看清来处,方知未来。领悟“落叶归根”的情怀,才能找到属于中国人的活法。

祭祖,让我们不忘祖先,不忘父母,不忘血脉传承的脉脉温情。

慎终追远,不忘本,不断根,前路才能看得更清。

图片
图片

清明,踏青

作家丰子恺回忆起幼年在桐乡老家过清明时,风趣地形容为“借墓游春”:

在上坟的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会进行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

小时候会疑惑:为什么人们缅怀逝者,会选在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时节呢?

一来,沉闷的冬天刚过,清明时节的遍地青绿正好提振精气神。

二来,告慰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哭哭啼啼,而是活得更好。

人们一边祭祖扫墓,一边欣赏花红柳绿,领略山情水意,既抒发对故人的思念,又畅怀及时行乐的闲情。

祭扫是对逝者的告慰,踏青则属于生者的美好。

图片
图片

好好活着,

是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告慰

小时候扫墓,父母会告诉我们“这是曾祖父、这是曾祖母”;长大后,多出来两座是爷爷跟奶奶;

一年又一年,思念的人里多了爸妈;再过个几十年,我们会在清明,等待儿孙看我们。

生命的消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史铁生曾在书中谈及一段往事。

他在双腿刚瘫痪那阵子,性情喜怒无常,常独对着天空发问: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每逢此时,母亲总会抓住他的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但他仍无数次想过寻死,直到他看到母亲因病被抬上车时,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害怕死亡,害怕失去。

那一眼,也是他与母亲最后的诀别。

那以后,史铁生常常摇着轮椅去墓园静坐。对着隔断生死的墓碑,他终于领悟:

像母亲生前叮嘱的那样好好儿活下去,才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生离与死别,没有人能够例外,却让我们更懂得爱和珍惜。

年复一年,我们选择在清明节这天与驾鹤西去的亲人重聚,为了跟他们说一声:“我过得很好,您不要担心。”

当我们感恩对生死的哲思,才能让生者对人间更加呵护珍惜,更懂得好好的活着!

图片

《岁时百问》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之节,气清景明;清明之礼,缅怀先人;清明之情,心怀感恩。

祭祖,是对生命来处的明晰;踏青,是生活心境的明亮;缅怀逝者,是对生命意义的明悟。

今年的清明,若未能回乡扫墓,不必耿耿于怀,心存愧疚。

点一盏心灯,与逝者对话,与生者同游,慎终追远,不负韶光春华。



作者:渡兰君
来源:渡兰(dulantea),茶的故事经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