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无涯书馆8 2022-04-05

中老年人应该在哪些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去保养呢?那一定是人体的血液和血管。评判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主要看他的血管质量和血液的流动性。有很多中老年人因为年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等各种原因造成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上升。

58岁的李大爷在子女的建议下,前往医院进行了系统的身体检查。

关于血液粘稠度检测方面,李大爷没有过关。因为他患有轻度的高血脂,血液出现了粘稠的现象,好在自己的子女都是医生给王大爷指出了6条缓解和预防血液粘稠的方法。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血液粘稠上升影响健康)

一、什么原因会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

想要预防和缓解血液粘稠度上升,那就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体的血液变得像“稀饭”一样粘稠,找到致病原因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1、三高。如果要了解血液粘稠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那么三高当之无愧。这三种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破坏人体的血管质量和血液质量。而心脑血管疾病又青睐于三高患者,这之间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

从最根本不能做到预防,就会诱发很多的危险因素。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高血压对人体到底带来了哪些伤害?患者可以把自己的血管看做是一根水管,当水管内部的压力逐渐加大,那么这根水管要比正常的水管更容易破损,人体的血管就是这样的道理。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当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时,血管变得越来越脆弱,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不进行治疗,血管内部还会出现破损,人体中有毒的物质,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进入到血管内壁,沉淀在血管中形成动脉斑块。

如果是稳定性强的动脉斑块,对于人体的威胁会小一点,如果是稳定性弱的动脉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堵塞血管,使血液的流动性下降。对重要器官的供血不及时,从而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动脉斑块堵塞血管)

那高血脂和高血糖对血管到底做了什么呢?这两种疾病都会使血液粘稠度上升,血管硬化速度加快。尤其是高血脂,会使脂肪代谢出现异常,血管中囤积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越来越多。

那也就意味着血液会变得像“稀饭”一样粘稠,血液失去了流动性,必然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血红细胞发生变形,它们通过血管的能力下降,就会附着在血管内壁,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那么想要预防和治疗血液粘稠度上升的朋友,一定要从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

2、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太大了。现在很多上班族和学生都是在拿自己的性命拼前途,国家为什么要开放双减政策?就是想要减轻学生的压力,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压力大诱发很多问题)

对于一些年轻人而言,休息时间就去休息,千万不要硬撑着工作,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感动”的方式。当你长时间加班,身体就会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压力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大。

长时间处于压力较大的状态,血液粘稠度会出现问题。压力到达顶峰时,白细胞会变形,白细胞的通过率会下降。它会附着在血管的入口或者是血管内壁,增加血液的粘稠程度。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3、长期酗酒。很多人对于酒精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酒是天上水,越喝人越美”。酒精真的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酒精承担不起这么高的名誉,它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

血小板和血红细胞其实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为它们的形状都呈又圆又扁的状态,体积非常小,直径也非常的小,很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当中。

血小板和血红细胞具有凝聚性,长时间喝酒就会将这种作用放大,一旦产生凝聚,血液粘稠度就会上升,堵塞血管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这些是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重视起来。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二、血液粘稠带来的危害

很多人对血液粘稠度上升不能达到足够的重视,我相信是因为患者对疾病带来的危害还没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当你了解完以后就会明白,生活中很多常见且凶残的疾病都和血液、血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1、冠心病。冠心病和人体的血管、血液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冠心病到底是怎么出现在人体里的呢?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出现了供血不足的现象。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当心脏出现问题,那么其他器官衰竭的速度会非常快。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2、脑梗。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梗,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脑梗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脑梗顾名思义就是给大脑供血的血管出现了堵塞,使大脑不能正常运作。

脑梗中的梗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栓子”。栓子被人们称为血管垃圾,又名动脉斑块,动脉斑块与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斑块出现不稳定性,会阻碍血液的流动,一旦大脑出现供血不足、缺氧或者部分组织软化,那么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幸运的是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后遗症,比如偏瘫、认知下降、口齿不清、中风等一系列问题;不幸运的患者就会因为脑死亡,最后丢失一条性命。这种疾病致死率,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而诱发它们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管、血液的质量问题。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脑梗致死率高)

血液粘稠度上升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疾病,它的攻击对象非常明确。首先攻击的就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使人体受到巨大威胁。看完这些危害以后,你是否还会轻视血液粘稠度上升呢?

三、牢记这六点

降低血液粘稠度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离不开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李大叔的子女提出来这几种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健康六法则)

1、均衡饮食。均衡饮食一直都是人们预防疾病的关键,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都是以单一饮食为主。比如,一日三餐偏脂肪类食物较多,还有一些人偏碳水的饮食较多等等。

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以高胆固醇为主,会使身体中、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上升。极易造成血液粘稠度上升的局面,与此同时,长时间吃碳水类食物会使胰岛素异常,血糖不稳定。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红细胞会受到血糖的影响出现变形,从而附着在血管的入口和血液内部,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那怎样才能做到均衡饮食呢?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均衡饮食很关键)

我们人体所需的五大元素分别是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大家要做的就是将这五大元素规划在一日三餐中。早晨不要再吃油条豆浆,可以换成鸡蛋豆浆,再加一些低糖水果。

在延长饱腹感的同时,也做到了均衡饮食。中午饭不要以一碗面条或者一碗大米饭为主,可以减少碳水的摄入,增加高蛋白食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这样既能吃饱也能做到均衡饮食,从根本上预防三高。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三高会诱发很多问题)

2、保持运动。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运动一定少不了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夯实人体免疫力,还能消耗掉身体中更多的脂肪和糖分。在保障健康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有效地缓解血液粘稠度。

3、笑口常开。合理调节压力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保证自己退休生活的质量,做到保持好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总是在关注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老年人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健康方面,为自己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提高专注能力,活跃大脑,防止血液粘稠度上升。

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每年一次的全面身体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如此强调身体检查的重要性呢?在检查的过程中能够筛查出身体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改变不健康的烹饪方法。如果你家中还在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猪油,一定要注意了!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这些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推荐橄榄油)

其次,一定要把握好家中的盐罐子和糖罐子。吃盐和高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吃糖与糖尿病脱不了干系。而高血压和高血糖又是三高中的两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盐分不能超过6g,除了家中的盐罐子以外,耗油、生抽、老抽等一些调味品也含有大量的盐分,稍有不慎就会超标摄入盐分,所以清淡饮食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前提。

6、保持充足的睡眠。堵塞血管的不一定是胆固醇,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机能发生改变,造成血液中的细胞发生变形等原因所导致,中老年人不要熬夜打麻将或者是通宵工作。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够让身体的激素水平稳定下来,从而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这些元素对于人体的血管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总结

血液粘稠度上升是每一位中老年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就算你是一个身体机能非常健全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血液粘稠度上升,血管硬化的局面。

中年后,牢记这6点,或能避免血液粘稠,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这也就告诫了所有人,无论你是处于什么年龄段,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是人类寻找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切入口。今天我们有关于血液粘稠度上升的相关知识,就科普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我们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