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甚至是许多高血脂的患者,对血脂仍然存在错误认知。 这七大误区大部分人还不清楚。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误区一:患高血脂的人都有症状 大部分高血脂的人并没有明显症状。 多数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脂升高。 如果血脂高引起了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脑血管疾病,有些人会出现头晕、爱睡觉、乏力、容易疲劳等症状。 或者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可以在眼睑周围出现黄色瘤。 大部分血脂高的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误区二:认为血脂有点高没什么关系 有很多血脂偏高的人,会认为血脂高一点点应该没有问题,就忽视控制血脂,平时饮食也不注意,抽烟、喝酒,熬夜。 即便是血脂只是偏高一点点,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而且高脂血症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有密切关系的。 经多项研究表明,只要胆固醇升高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危险就能升高2%。 所以,哪怕血脂只高一点点,我们同样要引起重视,除了改善饮食结构,戒烟戒酒,不熬夜。 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或者已经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就要严格的控制血脂。 误区三:认为只有胖子会得高血脂 血脂与身材无关。 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型苗条的人也会得。 血脂是否会偏高,主要取决于膳食中摄入的脂质。 肥胖的人,如果只是皮下脂肪堆积,没有其他疾病影响的话,血脂是不一定高的; 而瘦的人也有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疾病的影响,患上高血脂。 误区四:只有血脂高才需要服降脂药物。 对于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即使血脂不高,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避免更大的意外发生,也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脂药物。 比如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即使化验单显示血脂不高,也需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因为这些患者的坏胆固醇安全水平,要比化验单上标识的参考范围低很多。 误区五: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药了。 降脂治疗是长期的,当血脂降低至标准范围时,立即停药有一定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胆固醇水平只是靠药物改善的,停药后不久,患者的血脂数值就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调节和药物的控制能够让血脂达标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但绝不能随意减药或者停药。 误区六:认为吃素就能降血脂? 虽然素食可以改善血脂异常,但如果长期只吃素食的话,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或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也会转化为脂肪,导致高血脂。 控制血脂也不是拒绝摄入脂肪,适量吃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反而有利于降脂,比如坚果、深海鱼等。 误区七:认为降脂药对肝肾有损害,所以不敢吃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降脂药物, 是针对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这类慢性疾病必须要应用的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和肌酸激酶的升高。 因此,在服用的过程中要密切随诊,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 只要掌握好用药剂量,长期使用安全性还是较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