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PART1非瘟背景下蓝耳病的危害 ![]() 1、我国养猪业重大疫情 2、蓝耳病的危害 3、临床症状 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在保育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普遍表现耳朵和躯体发绀。 4、PRRSV基因组结构 检测主要区域在ORF5和ORF7两个位点。 5、小结 蓝耳不同于非瘟是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且传播距离远、病毒存活时间长。 6、蓝耳病流行特点 (1)混合感染:始于病毒,死于细菌。常见蓝耳和支原体、链球菌、副猪等细菌病感染,蓝耳和圆环阳性。 (2)变异快,易重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大约4-5年进化新的毒株(或出现毒力偏强毒株),今年来出现新毒株速度加快。近年毒株NADC34-like流行率占比升高,我们实验室对NADC30-like毒株的检出率更高。 (3)毒株多、疫苗多 (4)持续感染时间长。 清除猪体内病毒长达150天。引种后,后备母猪带毒进入基础母猪群易传染,导致母猪散度。胚胎感染的小猪持续排毒时间可达210天。 (5)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免疫抑制,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6)空气传播 传播距离4.7KM,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者意识及硬件设施。保护产房和隔离舍远离主干道,防止病毒污染主干道。 (7)病毒对环境敏感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和干燥条件下被迅速灭活。 (8)病毒在机体存活时间 蓝耳病毒采血样检测不到,可能是由于病毒血症只有一个月。这是需要采集组织样检测,或者用检测抗原和抗体方法炎症。 7、感染阶段和检测 蓝耳病毒抗体在10-14天,可以用ELASA的方法检测到。 8、示例 A农场为蓝耳稳定场,主要表现为PT-PCR检测病毒为阴性,抗体随时间增长,逐渐下降。采取措施:保持正常生物安全,正常疫苗程序。 B场为阳性感染场,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PT-PCR检测病毒阳性,20.40.70日龄有抗原阳性,母猪抗体水平不参差不齐。采取措施: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转变为稳定场。 C场为阳性感染场,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PT-PCR检测病毒阳性,70日龄有抗原阳性,S/P持续增加直到130日龄稳定。采取措施:重视生物安全措施,在40日领左右免疫。 9、蓝耳病的监测指标 PART2 蓝耳病净化的技术路线 ![]() 1、蓝耳病是控制还是净化 从2019年非瘟爆发后,口蹄疫病毒检出概率减少,原因可能是猪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度提高,母猪淘汰增加、养殖密度减少等。 2、蓝耳净化的国家标准 3、蓝耳病净化思路 全群监测,确定病毒流行毒株,封群6-8月自然净化。 PART 3 蓝耳净化关键点分析 ![]() 1、控制公猪和公猪精液 公猪感染蓝耳会导致病毒在母猪群扩散,公猪必须每头监测抗原及抗体。 2、后备猪引种、并群管理 3、仔猪管理 收集产房仔猪短尾和睾丸的处理液送检,不建议采血,检测结果应为阴性。重点关注弱仔,监测弱仔是否感染,对弱仔单独护理。 对流产母猪的检测:对流产胎儿的检测,需注意并不是每头流产胎儿都会感染病毒,病毒对胎儿的感染具有随机性,因此采集胎盘样,检出率高,检测更准确; 4、饲养管理 分点饲养和母猪分胎次; 疫苗免疫一刀切; 抗生素或中药控制继发感染; 保持低密度饲养,减少病毒载量。 保育舍彻底清洗消毒,空栏2周。 坚持生物安全措施 5、净化场监测方案 6、检测结果的解读 PART 4 总结 ![]() (1)近三十年,蓝耳病一直危害中国养猪业,不容忽视。 (2)现阶段实现蓝耳病净化的技术手段是成熟的、可行的。在国家政策方面,更是鼓励种畜禽场实现疾病净化,接下来取决于我们养殖者的决心及执行力。 (3)蓝耳净化的几个重点猪群:公猪,母猪,仔猪。 (4)降低猪场病毒载量,通过中药、管理手段、环境控制等综合措施,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