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卢思道《赠刘仪同西聘诗》《赠李若诗》《采莲曲》《赋得珠帘》《游梁城》《美女篇》《赠别司马幼之南聘》《城南隅燕》《蜀国弦》《有所思》《棹歌行》《上巳禊饮》
《赠刘仪同西聘诗》
开邛昔柔远,宾越尽招携。
岂若驰天使,玉节抚遗黎。
五祠临渭北,双岭带崤西。
故关看金马,馀坛听宝鸡。
垂丝被柳陌,落锦覆桃蹊。
分祛俄易惨,离思实难赍。
极野云峰合,遥嶂日轮低。
尘暗前旌没,风长后骑嘶。
灞陵行可望,函谷久无泥。
须君劳旋罢,春草共萋萋。
注释
【柔远】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
【玉节】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遗黎】1.亦作"遗黧"。
2.亡国之民。 3.指沦陷区的人民。 4.劫后残留的人民。 5.后世百姓。
崤山,也叫崤陵。山名。在河南西部。崤函(函谷关。其东端为崤山,故称)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赍,本意是指拿东西给人,送给,也指凭借、借助。
【无泥】犹言无丸泥之固。谓难以固守。
“垂丝被柳陌,落锦覆桃蹊”:路旁垂下的柳枝象披挂的丝帘,地上洒落的桃花象覆盖着的锦被。两句诗描写春天里桃柳迷人的景色。上披柳枝缕缕翠绿,下覆桃花一片艳红,相映相衬,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以丝帘、锦缎作喻,把寻常的山野小路,写得富丽堂皇,令人向往。诗句还运用了倒装的手法,原来的诗序应为“柳陌被垂丝,桃蹊覆落锦”,现将“垂丝”、“落锦”置于诗首,为的是突现桃柳景致的美艳之极。
注:
被,同披。蹊,小路。
“极野云峰合,遥嶂日轮低”:原野边际之处的云朵与山峰融合一起,遥远的山峦之上圆日低垂。诗句极力摹写远山的高大。诗人将群山放在一个极为开阔辽远的背景中加以描写,不仅仅是孤立地描绘山势的高峻
而是通过将它与高空中的云、日相比较来描写。山高之极,以至耸入云霄,云与山共飘渺;
山高之极,几乎快要触到太阳,以至使人觉得太阳都为之而低首。如此入笔,比空言山高要更加有说服力。
“尘暗前旌没,风长后骑嘶”:尘土飞扬,昏暗一片,前面的大旗隐没其中。狂风阵阵,掠过长长的队伍,后面众马嘶鸣。诗句借“旌没”、“骑嘶”描写诗人送故友西行时的场面。两句诗都由两个主谓词组构成,并且两组词之间都具有逻辑性的因果关系。诗人将所见、所闻结合一处,绘成一幅大批人马浩浩荡荡开赴西塞的豪迈图景。
《赠李若诗》
初发清漳浦,春草正萋萋。
今留素浐曲,夏木已成蹊。
尘起星桥外,日落宝坛西。
庭空野烟合,巢深夕羽迷。
短歌虽制素,长吟当执圭。
寄语当窗妇,非关惜马蹄。
【清漳】水名。漳河上流。源出于山西省平定县南大黾谷。浦,水滨。
【素浐】浐水的别名。关中八川之一。因水色素白,故称。
【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
【执圭】1.亦作"执珪"。
2.以手持圭。 3.先秦楚国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 4.泛指封爵。
【非关】不是因为﹔无关。
《采莲曲》
曲浦戏妖姬,轻盈不自持。
擎荷爱圆水,折藕弄长丝。
佩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
菱歌惜不唱,须待暝归时。
【妖姬】美女。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擎荷:耸立的荷叶。爱圆水,荷叶上水积成珠,随荷叶晃动。
暝归:犹晚归。
《赋得珠帘诗》
鉴帷明欲敛,照槛色将晨。
可怜疏复密,隐映当窗人。
浮清带远吹,含光动细尘。
落花时屡拂,会待玉阶春。
鉴帷:月光映照帷幕。明欲敛,光线渐收(暗)。
【隐映】隐隐地显现出。
【浮清】指青天。带远吹,带着和煦的风吹。
【含光】1.蕴含光彩。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3.比喻随俗浮沉。
4.犹敛光。收敛光辉。
“会待玉阶春”"玉阶"。
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 指朝廷。此处隐喻诗人渴望等待朝廷的召唤。
《游梁城诗》
扬镳历汴浦,回扈入梁墟。
汉藩文雅地,清尘暧有馀。
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
叹息徐公剑,悲凉邹子书。
亭皋落照尽,原野冱寒初。
鸟散空城夕,烟销古树疏。
东越严子陵,西蜀马相如。
修名窃所慕,长谣独课虚。
【扬镳】1.提起马嚼子。谓驱马。 2.喻显扬才华。汴,古水名 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
荥阳县西南索河。
梁城在河南省方城县东,城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城墙残段高1米,有夯层,周围原有土城墙已扒除,仅剩城壕。
【宾游】宾客游士;出游。
【任侠】打击强暴帮助弱小的侠义行为。
【簪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邹子】指战国齐人邹衍。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著有《邹子》一书。
【亭皋】水边的平地:晚风习习,漫步亭皋。皋:水边的高地。
落照:落日。冱(hù):冻。初:刚刚开始。
【修名】1.美好的名声。
2.匡正名分。 3.循名,依照名称。 4.加强修养以求名誉。
《美女篇》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
俱临邓渠水,共采邺园花。
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情疏看笑浅,娇深眄欲斜。
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纱。
莫言人未解,随君独问家。
注释
[1]京洛:等于说“京城”。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
[2]妖艳:妖冶艳丽。指美女。
[3]馀香:余香。剩余的香气。残留的香气。
[4]物华:物品的精华。自然景物的精华。
[5]恒临:总是临近。永恒临近。《隋诗卷》为'俱临’。
[6]邓渠:古邓国的水渠。古邓国,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文苑作'梁灯’。一作'梁墱’。
[7]邺园:古邺城的园林。古邺城,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监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省监漳县。
[8]时摇:时时摇动。
[9]五明扇:亦省作“五明”。五明,不详。指团扇。或泛指扇。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晋时只限于帝王使用。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
[10]聊驻:姑且停驻。
[11]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亦泛指华美的车。七香,不详。
[12]情疏:情感疏远。
[13]看笑浅:看得出笑容浅淡。
[14]娇深:娇情柔情越深。
[15]眄min:眄视。斜着眼看。
[16]欲斜:将会越眼斜。
[17]微津:微小的汗水津液。谓细小之水滴。
[18]梁:眉梁托起。架起。
[19]长黛:长长的黛眉。
[20]新溜:新形成的汗溜。【汉典】初解冻的急流。冰溜。
[21]轻纱:轻软的纱衣。纱,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
[22]莫言:不要说。别说。
[23]人未解:人们没有或不理解。
[24]随君:伴随君子。
[25]独:单独。笛子。
[26]问家:访问其家。
《赠别司马幼之南聘》
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
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
晚霞浮极浦,落景照长亭。
拂雾扬龙节,乘风溯鸟旌。
楚山百重映,吴江万仞清。
夏云楼阁起,秋涛帷盖生。
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
前修亦何远,君其勖令名。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江淹《别赋》中的名句。古往今来,大部分赠别诗也确实跳不出低徊感伤的基调。然而卢思道此诗,却是刚健明快、挺拔开朗,历来为人推重。
司马幼之,出身世家大族,由北齐入北周,后仕隋,不久去世。《北齐书》称其“清贞有素行,少历显位。”出使南朝之事,史书虽无明文,但北齐与南朝使者往来频繁,应是北齐之事。
“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輶车,轻车。诗歌开门见山,拍入诗题。多年好友,远行千里,前去南朝盟国通问修好。诗人友情深笃,握手送别。“幽人”二字,耐人寻味。卢思道在北齐待诏文林馆,官职清要,然而不以职位自炫,而自称“幽人”,意在说明生性淡泊,不慕荣利,却寄心山水。司马幼之作为诗人故交,被诗人看重,则他的秉性也已暗中点出。行者与送者的生活情趣,决定了诗歌于红尘驰骛中自具清逸潇洒之致。
点题之后,诗歌转入送行。“晚霞浮极浦,落景照长亭。拂雾扬龙节,乘风溯鸟旌。”龙节,刻着龙形的使者符节。前两句刻画送行地点,后两句刻画送行场面。送别处,远水长亭,夕照晚霞,诗人有意突出环境之色泽绚烂、风物宜人,满溢着诗情画意,而全无萧瑟气象。送别时,使臣队伍庞大,龙节高扬,披拂夕雾,鸟旗翻飞,回荡晚风。诗人避免正面描写友人本身,而撷取出行队伍群象,侧面取影,表现出使臣的威高权重,地位尊贵。有意以明丽风光为背景,陪衬庄重出使,已可见诗人的情性流露。
然后笔锋陡转,跳越现实,悬想将来,以修辞中示现手法,拟出友人行役之乐:“楚山百重映,吴江万仞清。夏云楼阁起,帷盖秋涛生。”楚地群山,百重掩映;吴国江水,澄澈见底。夏云变幻,如空中见楼阁多姿,秋涛腾踊,似波心出帷盖纷沓。画面层次丰富,色泽清丽,或宏阔、或隽秀、或闲散、或磅礴,移步换形,各极其致。这些诗句既是卢思道本人情趣所在,又扣紧出使南聘的诗题,再一次从政治题材中表现出诗人情性所好。
然而身负王命,终究不是浪迹山水,所以诗歌以正面勉励归题作结。“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前修亦何远,君其勗令名。”首句用西汉陆贾事。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命陆贾游说南越王赵佗北面称臣、归顺中央。陆贾顺利完成使命,归来后,将赵佗所赠礼品分赠诸儿,自己留下一剑,价值百金。次句用终军事。汉武帝命终军劝说南越王入朝,终军慷慨陈辞:“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出使后亦不辱君命。诗人以二位前贤为榜样,勉励友人追步前人、建立美名,表现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真挚祝愿。全诗至此,紧扣题目,不枝不蔓,结构紧凑集中。
与一般宦游赠别诗相比,此诗选材、立意自具特点。友人受命出使,送行显贵定然踊跃,欢宴送觞、歌吹丝竹自是意料中事。到达南朝,当局礼仪隆重,接待殷勤,也是必然之举。诗人一笔略去这些纷繁场面、政事往来,却注目于落日晚霞,醉心于水色山光、看云听涛,以明媚风光淡化政治色彩,这就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寄情自然的雅韵高风、入世作为中的出世向往。清人陈祚明评卢思道诗曰:“才致清逸”,确是有识之见。
《城南隅燕》
城南气初新,才王邀故人。
轻盈云映日,流乱鸟啼春。
花飞北寺道,弦散南漳滨。
舞动淮南袖,歌扬齐后尘。
骈镳歇夜马,接轸限归轮。
公孙饮弥月,平原燕浃旬。
即是消声地,何须远避秦。
【接轸】1.车辆相衔接而行。形容其多。 2.形容人才济济。 3.喻接近,靠近。
【浃旬】一旬,十天。
【避秦】陶潜《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后以“避秦”为避开祸乱的代称:向山中避秦。
“轻盈云映日,流乱鸟啼春”:轻盈的云朵映衬着春日,漫天飞舞的春鸟啼唱着春声。这是描写春天欢快活泼的景观。诗句中的形容词运用得准确传神,春云不似夏云般浓重,也不同于秋云那样惨淡,冬云那样凝滞,“轻盈”两字最能突出它的飘洒自如特征。以“流乱”状春鸟也别有意趣,“流”写飞行之速,“乱”写无拘无束自由欢乐。这样写来,春的生机、诗人的逸适尽在这幅画图之中了。
《蜀国弦》
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
云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
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
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西蜀: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天府: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由来:从来。历来。
擅:独揽,专权。占有,据有。独有。
沃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玉垒:指玉垒山。在四川省理县东南。多作成都的代称。
锦城: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南。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成都的别称。
九折路:应是成都南面的官道名称。多弯曲的道路。
七星桥:应指七孔桥。七星桥之七星,是指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亦作瑶光)七星,这是古人借天象中星座之名,以祈求吉祥幸福。又据传说建桥时有七星下凡相助故名。
琴心:琴声表达的情意。犹春心。
令客:德令嘉好的客人。
《有所思》
长门与长信,忧思并难任。
洞房明月下,空庭绿草深。
怨歌裁洁素,能赋受黄金。
复闻隔湘水,犹言限桂林。
凄凄日已暮,谁见此时心。
【长门】汉宫名。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长信】指长信宫。《三辅黄图.汉宫》﹕"﹝长乐宫﹞有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太皇太后的代称。
“洞房明月下,空庭绿草深”:深邃的宫室笼罩在明月的寒光之下,庭院空荡,绿草深深。这是描绘宫中贵妇住所的景象,并借以抒发她对远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明月下”不仅写出思妇望月思人的时间和难以入眠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种空寂凄伤的境界。思妇的眼前与内心都笼罩在这惨淡的寒光之下,庭空房亦空,唯有月朦胧。草深忧更深,无心理娇容。诗人借景物描写表现了思妇孤独寂寞的处境。百无聊赖的心绪以及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注:
洞房,深邃的内室。
《棹歌行》
秋江见底清,越女复倾城。
方舟共采摘,最得可怜名。
落花流宝珥,微吹动香缨。
带垂连理湿,棹举木兰轻。
顺风传细语,因波寄远情。
谁能结锦缆,薄暮隐长汀。
秋江:秋天的长江。
越女:越国的美女。指西施。
复:又,再。
倾城:倾倒全城。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方舟:两船相并。方头的舟船。
采摘:采集水草。
宝珥r:女子的珠玉耳饰。
微吹:微风吹动。
香缨:古代未成年者或妇女所系的饰物。孔颖达疏:“以缨佩之者,谓缨上有香物也。”缨佩,佩带在腰际的红缨。
连理:连理枝,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旧以为吉祥之兆。八成未婚女子要佩带连理枝表示待嫁。
棹:长的船桨,泛指船桨。
木兰:木兰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细语:低声细说。温柔细说。
因波:因循水波。
远情:远方的情愫。
结:结系。
锦缆: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薄暮:薄薄的暮色。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长汀:水边(或水中)长形的平地。
《上巳禊饮诗》
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聊持一樽酒,共寻千里春。
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
何言出关后,重有入林人。
【山泉】1.山中泉水。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风日】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2.指天气;气候。 3.犹风光。
青苹:青绿色的浮萍。
【入林】归隐林下。
|
|
来自: 华民 > 《诗词/成语/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