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古乐器遇见古诗词,诗乐飘香

 王哪儿蹽儿啊 2015-06-02

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作为传统文人,作诗品乐的功力都不可或缺。音乐是诗人作诗的重要素材,而品读音乐更是诗人们的必修课。十首古诗,十样乐器,带你走进中国传统文人的诗乐风流。


一、琴




《听蜀僧濬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古典君:唐诗写音乐的不少,而李白这首诗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二、瑟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典君: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也许李商隐本就没想简单的表达一重含义,因为他的诗向来朦胧缥缈,生死之怨,别离之恨复杂交融,而这也是他诗歌独特的魅力所在。



三、箜篌



《李凭箜篌引》

【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古典君: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也只有诗鬼此人才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被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全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四、琵琶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典君:《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有人说这首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



五、笛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典君:题目就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六、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古典君:这是一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七、胡笳




《秋兴八首·其二》

【唐代】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古典君: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而胡笳则是表达这份心情最合适的乐器,比如有名的《胡笳十八拍》。本诗以笳声贯穿,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读来更显凄凉。



八、角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典君: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九、鼓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古典君:自古军队击鼓而进,而沉重的鼓声则昭示着军队正杀气腾腾滚滚前行。且不论高适此诗谴责败军之将的本意,单说从鼓声开始,到寒夜刁斗结束的战场音响。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十、檀板




《感旧歌者》

【宋代】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古典君:读这首诗,你仿佛遇见了一位高超的丹青手,他手挥彩毫,三笔两抹,就为你留下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檀板轻敲,丝竹缓奏,如此美景下竟是这位白头老人,简直就是诗人美好故国一朝覆灭的缩影,而声声入耳的檀板,却也成了催泪的曲调,让人听之断肠。


整理|古典君

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