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记载我国远古根据黄昏时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确定季节,斗柄东指为春,南指为夏,西指为秋,北指为冬。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北斗星指示十二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 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在《汉书·律历志》中讲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讲明了辰,月建所指。这里提到的"(月)建所指"即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折叠 编辑本段 详解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有关斗建的现存文字资料,在《史记·历书》中有记载:"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在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斗建方向是按连接摇光即北斗七(大熊座η星)和北极的大圆与赤道圈相交的点来决定的。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我国古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 "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岁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之始。 折叠 编辑本段 谬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