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梦想童年594 2022-04-05

北魏的新任君主拓跋宏,是一个痴迷于汉文化的君主。这位老兄虽然是鲜卑人,可他自幼就被自己名义上的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

冯太后是什么人?她是北燕正儿八经的公主。他的爷爷冯弘是北燕皇帝。身为大家闺秀的冯太后,自然是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文化教育。

其中汉文化对冯太后的影响太大了。因此等到冯太后掌握北魏大权以后,她开始在国内积极推行汉文化。这事儿深深影响到了孙子拓跋宏。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等到拓跋宏掌权以后,他这辈子立下一个宏愿,那就是在北魏进行汉化改革,彻底让北魏脱胎换骨。

因此拓跋宏在面见了南齐使臣萧琛、范云以后,一番长谈,不禁感叹道:南朝多好臣。

这话其实只是拓跋宏随口一说,结果北魏的大臣们就很不高兴了!

尤其是一个叫李元凯的,听了这话,居然气得浑身发抖。他也不顾南齐的使者的颜面,当着人家的面就嚷嚷道:

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这可把人家南齐的使者搞得很尴尬了,意思很明显,南朝有这么多好臣,为何王朝总在更迭呢?北朝虽然没有好臣,可北魏百年下来,都是拓跋氏做皇帝。

不光南齐使者尴尬,就连拓跋宏都十分尴尬。那么拓跋宏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呢?这事儿还要跟他的改革扯上关系。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一、所谓“好臣”,指的是什么样的大臣?

什么是好臣呢?这事儿的解释权,应该归双方当事人。那时候拓跋宏作为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会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好臣呢?当然是支持他进行汉化改革的那帮大臣!

拓跋宏之所以说南朝多好臣,主要是因为南朝的大臣基本都是汉人,而汉人是绝对会支持汉化改革的!所以说拓跋宏发自肺腑地觉得南朝多好臣。

那时候拓跋宏的改革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为啥?

因为北魏始终是鲜卑拓跋氏建立起来的王朝,鲜卑贵族们怎么可能愿意和汉人分享胜利的果实呢?

当年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已经出了一个清河崔氏的崔浩。崔浩曾经建议拓跋焘对天下士族进行排序。其目的就是为了拔高汉人士族们在北魏的地位。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汉人士族地位高了,是不是要来跟鲜卑贵族们分蛋糕吃了?这是鲜卑贵族们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都被鲜卑贵族设计,惨遭灭族之祸,差点儿全军覆没。

现如今,孝文帝拓跋宏又想着要抬高汉人的地位了,那帮鲜卑贵族们,自然也不会答应。其实拓跋宏之所以这么说,纯粹是发下牢骚而已。

拓跋宏所希望的好臣,恰好就是魏晋包括南朝等王朝的那帮汉人士族罢了。因为只有这帮人,才能真切地支持他搞汉化改革。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二、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有多难?

这么跟你说吧,整个北魏,真正支持汉化改革的人,估计只有孝文帝拓跋宏一人。其他人对他的改革,都不感兴趣!

为了进行彻底的汉化改革,拓跋宏甚至把国姓都给改成了“元”,因此大家以后都可以称呼拓跋宏为元宏。

那时候不光身边的亲戚朋友们反对汉化改革,就连元宏的太子元恂,也是反对派中的代表人物。他到了洛阳以后,整天考虑的不是学习汉文化,而是考虑什么时候能回去北方。

结果这家伙果然不听元宏的命令,擅自带领手下人打算逃回北方自立门户。这可把元宏给气炸了,立刻让人把元恂揍了一顿,甚至逼迫元恂自尽。

为了汉化改革,元宏是真心拼了。连儿子都舍得杀害,可见元宏对这件事有多执着。也能看得出,这场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了。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三、元宏只能靠巧劲儿达成目的。

大臣们纷纷反对,皇亲国戚们也不赞成。这场汉化改革之路,注定是非常孤独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作为王朝一把手,面对如此巨大的改革阻力,他也只能选择曲线救国了。

既然不能强行汉化改革,那我换一种方式好了!

第一,迁都洛阳。

过去大家都在山西大同待着,似乎早已习惯了。你让他们迁都,那跟杀了他们没啥区别。因此元宏换了一种方式。

元宏扬言要南征南齐,还真的带了30万大军上战场了。期间王公大臣们纷纷跟随,很显然这不是闹着玩的啊!

走到洛阳附近的时候,突然遇到大雨,路面十分泥泞。可元宏依旧下令前行。这下大家慌了,要是到了南方,不就是去当炮灰嘛!

劳师远征,再加上恶劣天气肯定没好处。因此大家只好求饶,希望元宏别南征了。元宏这才说出了自己的交换条件:既然已经到了洛阳了,要不咱们迁都洛阳好了,否则这么大动静出来一场,什么事儿都没干,我可没脸回去!

大家一听皇帝不南征了,别提多高兴了。迁都就迁都呗,总比南下做炮灰强吧?所以迁都洛阳的事情就这么办妥了。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第二,推广汉语。

这又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因为鲜卑贵族们,基本都不懂汉语。他们说鲜卑说惯了,很多人这辈子都改不过来。

可元宏却不以为意,他觉得学好汉语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也考虑到了大家的年龄问题,因此将岁数提升到了30岁左右。

小于30岁的必须使用汉语才能做官,大于30岁的,可以给他们一段时间学习,此后也必须要用汉语。那些个反对分子,都被元宏给赶跑了。

第三,改成汉姓。

元宏对自己家就是这么干的。过去他们家姓拓跋,一听就知道是鲜卑姓氏。如今改成了元,这就是汉姓了。所谓一元复始,元始天尊,元,就是最初最大的意思。

皇帝自己都把姓氏改了,你说其他鲜卑贵族们,有脸不改吗?

因此拔拔氏就这么成了长孙氏,达奚氏成了奚氏,乙奚氏成了叔孙氏,独孤氏成了刘氏,尉迟氏成了尉氏等等。

这么一改以后,汉人和鲜卑人至少从姓氏上就很难区分了。这事儿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得亏元宏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第四,鼓励汉鲜通婚。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元宏将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汉人士族家庭的女儿,纳入了后宫成为了自己的妃嫔。

这还不够,他还将自己的弟弟们的婚事,给安排得妥妥的。这些个弟弟们,全都迎娶了汉人士族出身的女子为妻。

连皇帝和王爷们都这么干了,那些鲜卑大臣们,自然一个个都争相跑去和汉人士族结亲,以此促进民族融合。

由此可见,元宏为了汉化改革,可谓是操碎了心啊!直接改革不行,那就曲线救国好了。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怪没意思的。

北朝无好臣?为何北魏皇位一脉相承148年?元宏:都是为了改革

总结,真正的好臣其实在北方。

从元宏汉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意识到了一点:这届大臣不好带啊!

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所提到的那件事:北方无好臣。

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南方虽然士族比较多,可元宏难道不知道这帮士族都干了些什么吗?

这帮人整天就忙着架空君主,争夺自己家族的利益,压根就不管皇帝的死活。所以东晋11位皇帝,出了10个傀儡。

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风水轮流转,可转得似乎有点儿太快了,基本上五六十年就换一拨人统治。可士族集团们,在哪一波人手底下都有饭吃。

这就是南方好臣的现实情况。

至于北方的好臣,虽然他们不怎么听话,可人家并没有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不顾皇帝的利益吧?

因此北魏历经了148年才分裂,岂不就是这帮好臣的功劳!

参考资料:《魏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