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第三年。

 菊斋 2022-04-05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万物到了这个节气,都以新鲜洁净的面目出现了,所以唤为清明。

第三年的清明了。

一到清明就总想把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石渠本打开来看看。无它,这画里的2000多个人太有趣了,说什么也看不厌啊。

但今年不说里面这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人放在今天的视频号里了,喜欢的可以看看视频。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除了有趣的人,还藏了很多不被注意的小细节。

比如倪瓒的画。

这家“精裱诗画”的裱画店里,里面的画是不是很有倪瓒一水两岸的感觉?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个店里挂的画更加的明显。你一眼看去,就是倪瓒的——一水两岸,上边是山,下边是树,树旁边是亭子。不止《容膝斋图》,倪瓒的很多图都这个“单调”的鬼样子。


上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下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仇英和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仇英自己跟的老师是院体派的周臣,他并不怎么画倪瓒这个模式的山水,但他所在的年代,对倪瓒是很祟拜的,明四家里的大哥沈周也学过倪瓒,沈周的画里也有不少变化过的一水两岸的结构。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局部

所以你看,在这么小的、大家都不会怎么注意去看的地方都藏着细节,也许是时代祟拜倪瓒的烙印太深使得仇英一落笔就是一水两岸,也许是当时的书画市场上确实有着大量的倪瓒风格——无论如何《清明上河图》都像是一个宝藏,值得挖呀挖。

还有骆驼担。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浮生六记》里曾记载,芸娘找了一个人挑着馄饨担子跟着他们出游,这个就是骆驼担子骆驼担子前面放着行灶和锅子,后面放着其它厨具,随时能烧出一锅热的点心汤水小吃来。

这是旧时苏州独有的小吃挑担,可以挑着游走四方——一个移动的厨房,当然不会仅仅在清明时出现,只是清明时,更缺不得它也。

还有长卷结束的地方。

石渠本以一段匪夷所思的幻景作为长卷的结束。


之所以说是幻景,是因为它们本不可能出现在苏州。苏州不是大明都城,但在苏州城外,连接的却是大明朝的皇家园林“西苑”——把长卷推到卷末,苏州城外是水波荡漾、金碧辉煌的的西苑(西苑就是大明的皇家园林)。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左为宫城,右为苏州城)


这个流传甚广的石渠本长卷,画上署名是“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据说是仇英应项元汴的要求临仿的,四年方始画成。

有一种说法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本还有一段,这一段后来被单独裁下来,画史上称为《金明池争标图》。
仇英应该是在项元汴家里看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卷,所以临仿时,《清明上河图》的卷末也带上了皇家园林,也有龙舟竞渡,只是宋家的宫城换成了大明的宫城,龙舟竞渡换成了乘风破浪的龙舟和藏起来的凤舟(按说大明西苑里除了龙舟凤舟,还有一只虎舟,不过画上没有虎舟)


宋  佚名  金明池争标图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下面这条就是凤舟)

大概在嘉靖十九年(1540)前后,仇英与项元汴结识,第二年就为项元汴画了仿唐人周昉的《采莲图》。那时候项元汴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家中收藏已甚富。此后仇英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项元汴家里,一边看了很多项家的藏画,一边为项元汴作画。

项元汴的孙子项声表曾说:“仇先生住在我家里,三四十年间看了大约千余幅宋元名画,餐霞吸露……”

仇英如此这般“餐霞吸露”的结果,据项声表的结论是:实为赵孟頫之后第一人也。

此语自然有些夸大的成份。只是四百多年后,一再展卷细看《清明上河图》,此中的人间烟火,仍然摄惑人心。

如果,你想知道清明那一天,苏州人都在做些什么,不妨入画中去寻。

如果,你想回忆以前清明那一天,你在苏州都做些什么,也不妨入画中去寻。

第三年了,又是草软风暖的清明节气——“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看看


菊斋 |  文人  | 美学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

商务合作请联系juzhai99

公号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

投稿请在后台键入“投稿”查看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