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口罩的弦乐队又来了:这次是维瓦尔第写给“四季”最迷人的情书 ![]() ![]() 约书亚·贝尔演奏维瓦尔第的《四季》与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还创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都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 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他在每首协奏曲前加了一首解释音乐的十四行诗,这些十四行诗(可能是维瓦尔第本人所作)并非惊人之笔,但音乐显然确实用来极为详细地描写十四行诗中所说的一字一句。为了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误解,维瓦尔第把十四行诗的每一句印在它所解释的乐曲各句的上方;甚至还印了进一步说明的句。 维瓦尔第不仅按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春》E大调,作品第8号,第一首:春光重返大地。 1、快板,E大调,4/4拍 鸟儿欢快鸣啭,热情迎接春天。 微风轻拂泉水,细声密语潺潺流。 乌云笼罩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云散雨止,小鸟又唱起动人的歌曲。 开始的副歌确定整个乐章的标题“春光重返”的意境。意大利原文的节奏就几乎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一兴高采烈的曲调,或反之,这一曲调暗示了语言的节奏: 第一个形成对比的小提琴独奏插部的乐队中的另两把小提琴独奏作为伴奏,这里标有“鸟之歌”,由轻柔的颤音和细致的独奏跑句组成.这一插部的中途继续着十四行诗“鸟儿欢快鸣啭,热情迎接春天”。 开始的副歌很快地重复之后,小提琴中的轻声絮语组成第二个插部(相当于十四行诗的C字部分),它先现了一个半世纪后瓦格纳的《齐格弗里德》中的森林的喃喃细语。副歌的第二次再现(字母D)后是“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由小提琴声部迅速跑动的音阶相随后整个弦乐组中低音上的碎弓加以描绘。 2、始终是弱奏的柔板,升c小调 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 在簌簌作响的枝叶下, 牧童和他的忠实的狗正在入睡。 慢乐章于字母F处开始,乐队描写牧羊人小睡(独奏小提琴的徐缓而流畅的旋律)外加一个显然不能纳入十四行诗的描绘性片段。牧童的“忠实的狗”显然在清醒地守卫着,因为中提琴被要求以“非常响亮而短促”的重复音符来模仿狗的叫声。听众可以感觉到这一天真的细节给维瓦尔第带来的心情愉快,因为狗在整个乐章中自始至终吠叫不停。 3、快板,E大调,12/8拍 在春光明媚的灿烂天空下, 应着农村风笛的欢歌, 仙女和牧童翩翩起舞。 乡村舞曲开始的曲调(十四行诗中的字母G)令人想起农村的风笛。小提琴中的轻快活泼的曲调,和模仿风笛嗡嗡声的低音弦乐器中的持续音都造成这样的印象。 《夏》g小调,作品第8号,第二首。 1、不过分的快板,g小调,3/8拍 夏日炎炎,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 斑鸠和金翅雀在声声歌唱。 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转瞬间阵阵北风劲吹。 牧人惊恐,为自天而降的厄运而哭泣。 乐队轻弱断续地奏出音调,象是烈日下人们挥汗喘息。它懒散地蠕动着,缺乏生气。接着,独奏小提琴飞涌出急驰的音流,在高音八度上点点闪烁的音响,就象是杜鹃在啼叫。随后,乐队也加入了杜鹃小合唱。在乐队长音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婉转的音调。小提琴齐奏的轻盈音似阵风徐来。转瞬之间,炎热又咄咄逼人了。热风与凉风的对抗,酝酿着暴风骤雨。独奏小提琴唱出悲调,表达了牧人沮丧和担忧的心情。 2、柔板、急板,g小调,4/4拍 困倦的病体辗转难眠,更惧怕那电闪和雷鸣,畜群也为苍蝇所困扰。 倾诉了炎夏恼人的情景。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轻奏出同音反复的单调音型,模拟蚊蝇的嗡嗡声。在这个烦扰的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不安的旋律。它时时被乐队齐奏的隆隆雷声打断,然后,又以急切的音调祈求获得身心的片刻安宁。 3、急板,g小调,3/4拍 啊!他的恐惧才刚开始:倾盆而降的冰雹,毁坏了他的庄稼。 乐队以急板速度奏出飞动的音符,象是大雨倾泻而下,低音区发出雷鸣,更催来几乎寻觅不到旋律线的急驰音符。乐队的五次齐奏和独奏小提琴的四次独奏,毫无例外地融汇于暴风雨的横虐进发之中。, 《秋》F大调,作品第8号,第三首。 1、快板,F大调,4/4拍,“村民的歌舞” 农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 许多人痛饮美酒,兴高采烈。 结束庆典,昏昏欲睡。 相当于十四行诗的头四行(A—B—C)。开始时的刚劲有力的副歌上标有头两行的字句(字母A)。以后的两行(B和C)是一个有补充标题“醉汉”的插部。酗酒者狂饮,脑子越来越不清醒,步履蹒跚,东倒西歪,这些都由那位技巧辉煌的小提琴独奏者担当,醉汉的天昏地转变得更为狂野,与此同时,比较清醒的庆贺者的歌曲以副歌的形式一再重现。 醉汉们终于瘫倒,沉入梦乡,这时维瓦尔第突然离开第一乐章的正常急速,顿时慢下来,进入Largetto。 2、柔板,d小调,3/4拍,“沉睡的醉汉” 众人远离歌舞,呼吸清新空气。 时间已到,大家去享受美梦。 越来越轻,表示睡得越来越熟,它与十四行诗的第二个四行(字母D)相应。 3、快板,F大调,3/8拍,“狩猎” 黎明破晓,猎人出发。 号角、猎犬和枪支,随身携带,人们追捕,猎物逃窜。 枪声和犬吠,一片嘈杂,猎物惶惶不安,精疲力竭。 受伤而逃。奄奄而死。 自有记录以来,音乐家们都很喜欢用狩猎号角声,但是这一乐章的副歌中以小提琴所模仿的原始猎号声,必定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用这样一个主题作为管弦乐曲整个一个乐章的基础的最早范例。几个插部仍然主要是由小提琴独奏奏出,说明猎物的奔逃和逐渐衰竭而死。 《冬》f小调,作品第8号,第四首。 1、不很快的快板,f小调,4/4拍 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咯咯直打战。 在这一乐章中,维瓦尔第用极其形象的音乐语汇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冬天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 2、广板,降E大调,4/4拍 熊熊炉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 与第一乐章相比,这段音乐富有着很温暖的气息与恬静的氛围,它仿佛是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冬日里的美丽梦幻,又仿佛圣诞树下和乐融融,全家团圆。 3、快板,f小调,3/8拍 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这是一个充满了谐趣的乐章,维瓦尔第曾在总谱上特别写道:“这就是冬天,虽然它给人们带来了寒冷,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尽管作曲家维瓦尔第在“冬”这首协奏曲中用音乐所描摹出的冬天是寒冷、萧瑟的,但其中也蕴含了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启盼,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