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三位英雄未曾下跪

 李怡楚 2022-04-05

从梁山集团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招安无疑是最合时宜的选项。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局,不外乎三种,改朝换代,比如刘邦、朱元璋,被剿灭,如张角、黄巢,再就是招安,归顺朝廷。梁山“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宋江作为领袖,便没有可观的基本盘。所谓基本盘,是指那些真心真意对待主公,和他利益相同,安全可靠,绝不背叛的心腹。刘邦、朱元璋,在起事之初,就有一帮小伙伴跟着他们,一路拼杀,浴血淬火,一起赢取天下。刘邦的基本盘是沛县的一杆故人,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以及陈平周勃等,随着他从徐州,一口气打到咸阳。

朱元璋的核心班底,是濠泗起兵的一群老兄弟,汤和、徐达、花云、耿炳文、郭兴等。权力来自于下属,基本盘的厚度决定了主公的高度。梁山芸芸百八将,宋江的心腹屈指可数,宋清是亲弟弟,孔明孔亮二个徒弟,李逵戴宗吴用几位,再加上一个花荣。其他兄弟,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公明哥哥,仅仅如此。真正厉害的人物,卢俊义、武松、鲁智深、林冲等,或是没有时间来不及磨合,或是三观本就不合勉强着过。除非花上十几年去沉淀代谢,血与火中互相积累信任,把刘邦、朱元璋跟一帮老兄弟走过的路走完,最终淬炼出生死相依、同心协力。宋江没有那么大的心气,更没有那样的本事。梁山诸将呢,也没有如此多的耐心。

逼上梁山总是外力的驱使,心中想的是权宜之计,先找个地方落脚,再看以后的路如何走。至于要不要彻底砸碎一个旧秩序,以及未来如何建立一个新秩序,这些却是从未想过的。恨的不是赵家,恨的只是奸臣,所以断然不会有——从县到州、星火绵延、一路打到东京——这样的筹谋和战略。如果不能改朝换代,又不甘心灰飞烟灭,自然只剩下一个选项,招安。梁山呼啦啦凑齐一百单八将,声势浩大,原因在于来者不拒。本就是为了一个短期目标,不需要过多的考察和甄别,人越多,意味着跟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越大。当初的揭竿而起,后来的替天行道,为的是更体面地归顺朝廷。屠龙者之目的,并不是为了屠杀恶龙,而是想变成恶龙的一份子,成为恶龙的附庸。中原只有一家赵宋,招安便招安罢,没什么大不了。 

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十一月,方腊在江南起义。第一支禁军由宦官谭稹为将,战事陷入胶着。一个月后,他又派出了童贯率领的第二支正规部队。宋军开始显示出对起义军压倒性的优势,童贯到达战场的三个月后,方腊被俘获,后送往京城处决。这场起义持续了近八个月,造成了江南一百万起义军和两百万平民的死亡,以及六个州府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按照宋和金的盟约,童贯的这支部队本应该出现在攻打辽国燕京的战场上。

双方约定南北夹攻契丹人,若是灭了辽国,北宋便可收回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史称海上之盟。方腊起义让宋军出现在燕京战场的时间,迟到了一年。带着一身疲倦,风尘仆仆赶来的宋军,被燕京城的契丹守军打得溃不成军,而稍后出手的女真人,则兵不血刃地攻下了燕京。金人把燕京的人口和财富洗劫一空后,留下了一座空城给了宋朝。这场战争过后,北宋不仅毫无战果,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兵马辎重。以及,让金人看出了大宋盛名之下的孱弱,为日后南侵埋下了伏笔。以上是正史记载的内容,按照小说里的走向,与方腊死拼的则是招安后的梁山诸将。招安前一百零八将齐齐整整,征方腊场场硬仗,死伤惨重。

梁山出现在江南,扛住了方腊,若能换得童贯的部队士气满满地出现在燕京,在金人面前秀一秀肌肉,是不是便能避免掉靖康之耻呢?纵使挡不住金人,淮河以北的梁山,说不定会酝酿出无数的辛弃疾。可惜,两个时空无从交错。 第八十二回里,梁山全伙受招安。宿太尉来宣旨,忠义堂内跪满一地,只三人不下跪,武松、鲁智深和李俊。招安最重要的意义便是,恢复了合法身份,成为体制中人,不再是配军或贼人。不跪的原因在于,成佛的鲁智深和入魔的武松,并不稀罕这层身份。 征完方腊,某日武松和鲁智深在六合寺歇马听候。二人同宿一间僧房,三更时,被钱塘江潮水惊醒。鲁智深心有所动,烧汤沐浴,唱了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唱罢,坐在禅椅上释然圆寂。

武松心灰意冷,自此在六合寺出家,八十而终。李俊呢,杨帆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之主。这三人,都有了善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