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QQ达人到腾讯会议的老师

 杨春6fmm8arzl2 2022-04-05

200


到底该选择哪一个线上教学平台,我终于不再固执了。在一个学生的建议下,我改用了腾讯会议。在如何教学上,我好像特别听学生的话,不过我还是要批评这个学生一句: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个更好?想到我上一次线上教学用QQ直播,并且为自己创造性地应用QQ而得意,现在感觉那根本不值一提。

为了在QQ直播授课时能看到学生即时的互动,我想把聊天窗口设置成全透明,并浮于屏幕上方,这样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弹幕效果。但这个设置在Win7系统上实现不了,我在网络上查阅了很多达人的文章,找到一个配置文件,但是只能实现那种毛玻璃效果。经过反复的试错,我终于发现了一个这个秘诀:把操作系统切换到经典模式后透明效果就出现了。然后,还需要把聊天窗口调整到最简模式,并选择“始终居屏幕上方”。让人讨厌的是,电脑一旦重启,所有的配置就全丢了,我不得不每次上课之前把这些复杂的操作再来一次。

越是付出巨大成本获得的东西,你就觉得它越有价值,我还和朋友炫耀了自己把聊天窗口变成弹幕的小技巧。

为什么好用的工具不用,偏偏要用复杂的。因为复杂工具我很熟悉,而简单的工具我没用过,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如果赶时间,我肯定会选择那条熟悉的道路,而不是陌生的捷径。

简单和复杂是相对而言的。看似复杂的工具,因为用户完全了解了它的组织架构和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用户的概念模型和软件原理匹配度很高,所以软件是简单的;双螺旋结构对不懂它的人来是奇特且复杂的,但是对一个化学家来说它是单纯而美丽的。看似简单的工具因为用户不熟悉,它反而是复杂的。在设计时,最好把人机系统当做一个整体,单纯地描述人或者机器的复杂性都是不恰当的。“系统复杂性的总量总是一个恒量:把系统的一部分变简单,那么剩下的部分就会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对QQ的熟悉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1999年,最早的QQ功能简单的只有聊天和传输文件,安装包大概只有200K。经过二十几年的进化,逐步增加了浏览器、隐身、聊天场景、截屏、播放录影、炫铃、网络硬盘、远程协助、邮箱、小秘书、宠物、Qzone、通讯录、音乐、空间、主题包、视频秀、3D聊天、皮肤、文档演示等等,安装包从200K发展到现在的300M。如果现在让一个从未用过QQ的人使用最新版本,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具。但是对那些跟着它一路走来的人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熟悉的一部分。复杂吗?不复杂。我们为了有效应用这个工具心甘情愿地花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投入已然成为用户的一部分资产。我们驯服了这个复杂的工具,并且在长时间的交互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我的一个应用小技巧:建了一个只有我一个人的群,我可以在群里随意留言或上传文件。只要能登录QQ的地方,就能看到我的留言和文件,QQ已经成为我一个极其方便的备忘工具和文件存储工具。我登录邮箱也是从QQ而不是从浏览器输入网址。我们适应了QQ的每一个功能,包括界面中每一个图标的含义和位置。我们把已经掌握的应用当作我们探索新功能的平台和起点,而不必从头开始。既然它有直播授课的功能,我为什么不用?

让用户从一个自己熟悉的应用转移到另一个不熟悉的应用(当然,腾讯会议和QQ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会产生迁移成本。迁移成本不仅包括对旧产品的熟悉度,曾经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新产品的时间。一匹烈马再怎么不好调教,一旦被驯服了,人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信任,实现完美的互动,这时再给我一匹温顺的马,我也得重新适应。

一个新产品的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年龄越大,学习新应用的能力退化,所以不愿意改变工具,尤其是居室环境。尽管有些东西没有放在物理上的最佳位置,但如果用户熟悉了,那就是它的最佳位置了。我的一位八十岁的前辈,居然用AutoCAD写文章投稿。对非专业用户来说,在AutoCAD环境里调整字号、字体、行间距这些基本的操作都非常麻烦,更不用说设置版心尺寸、上角标、引文标注这些非常规的操作了。但这个CAD达人却说:AutoCAD是我用过的最好的文字编辑软件。”

我经常为工厂里的软件版本的老旧程度感到惊叹。在给他们交付文件的时候,通常要转换成一个骨灰版本的格式。用他们的话说,学校里软件的不断更新就是玩时髦,有学习适应新版本的那个时间,活也干完了。我之所以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是因为初学者安装软件的时候总会选择最新版,如果我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老版本的专家用户在新版本面前会经常找不到这找不到那,让学生怀疑我到底会不会应用软件。

我现在是腾讯会议的用户了,它真好用。不过,我依然会把上课的学生拉在一个QQ群里。

理论标签:使用习惯(user habit)


参考资料:
1、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1-8,43页,特斯勒复杂守恒定律
2、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刘飞.中信出版社.2019-6,145页,迁移成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