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渊潭的太极课

 太行森林 2022-04-05

跟朋友们一起逛公园时,偶遇了两位在打太极的前辈,看上去将近五十岁的样子。他们的拳打得很有神韵,很自在,一看就知道是打了有些年数的高手。

在北京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到处是公园,公园里不时地就能碰到一些高人。北京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因为他们通常有钱有闲,所以有更多的时间能做一些维持生计之外的活动。

这次遇到的两个前辈里,就有一个是我们学校的教授。本来是经济学的教授,但见面就给我们讲起了《易经》,还让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去看,说他四十多岁才开始看,要是早看的话,他一定发展得比现在好。其实,我想,若再让这老师年轻个十几年,他也未必能看进去,因为没有相应的阅历是很难读进去的。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跟他说,我们一直在坚持读《道德经》,而且还是一群人在一起研讨,我相信这样的我们注定不会差了。

图片

教授一听我们是与他同一个学校的,就对我们格外热情,在路旁捡了块树枝边给我们讲中国文化,边在地上画,我们这是出来逛公园还是顺便听了堂免费的课。一群学生在公园与本校老师偶遇,就围着教授听起了课,场面真是温馨。可能这就是来自大学的归属感。

另一位前辈太极打得格外有功力。据说,他已经坚持打拳打了十几年了,跟我们练的一样,都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但他打起来,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架子虽然相似,但是那意韵就不同了,非常从容,看着让人有种气定神闲的感觉。因修身而打的太极拳,不同于观赏和表演的架子——那叫太极操,是种全然放松时的忘我状态,动作是随着身体和直觉走的。这位前辈说,这种状态下全身肌肉是放松的,没有丝毫的紧绷感,是神经在直接操控身体做出反应,是一种直感。

在达到真正的自如境界时,我想可以叫它“真心状态”。

前辈讲了很多动作要领和其背后的涵义,我们受益良多。但我知道,一时半会我们是做不到的,而且很可能回去就把前辈说的话给忘了。要达到前辈那种打拳的状态,是非经过时间的磨炼不可的,这跟智慧和人格的修炼是一样的,必须经过一个积累和磨炼的过程,方法和心得只是指导,重要的还是日复一日地练,是时间的积累。其实,我认为,像太极这种导引术,只要放空心念,全然放松地去打,早晚会打进真心、自然的状态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