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宗室待遇与明朝宗藩的区别

 思明居士 2022-04-05

藩王数量对比

明朝

整个明代藩王共有 50 位,其中有 21 位藩王因“无子”“继位”“谋反”“有罪”等原因在明亡前就被除国,到明末时期藩王为29位

清朝

截止光绪时期统计,宗室亲王41个,蒙古亲王13个。清朝的亲王数量共54位。

其中世袭罔替,永不降级袭爵的“铁帽子王”,共12个

文章图片1

所谓的降级袭爵,其实有些被刻意夸大了,清朝宗室爵位一共12级,袭爵时降到最后一等就不再降了,然而整个满清才一共十二个皇帝,如果只从进关后开始算,那么才只有十个皇帝。也就是说,大多数袭爵的直到满清末期也没降多少等。

明清国家都养哪些人?

明代:皇脉一系。

清代包含

一,宗室(黄带子)和觉罗(红带子)。分别指: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俗称黄带子。努尔哈赤的叔伯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俗称红带子。

二,蒙古藩王,包含内蒙古藩王和外藩蒙古藩王。

三,回爵。指编入札萨克的哈密、吐鲁番两地的王公、台吉。

四,八旗子弟。

明朝

明初皇室人员为58人。

截止到明末,明朝皇室成员约20万左右,皇室总支出为160万两,约占总岁入的8.66%

清朝

清初皇室人员:爱新觉罗开始时是一个很小的姓氏,男性约100人不到。到了黄台吉时期,约150人左右。入关之后,康熙朝约有500人左右。

八旗入关时18万人。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每旗7500人,共8×3=24旗,八旗共计18万人。

对比明朝的58人,以上人员自入关后就开始赡养。

清末

到清末时仅八旗人数:

正黄旗: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
正红旗: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
镶红旗: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白旗: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蓝旗: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各旗人口加起来超过105万

清末,满清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计有后裔超过14万人。

清中后期仅八旗支出约1500万两——2100万两左右(数据可能不太准确,大致是这一数字)。

八旗子弟是兵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一句话,你见过哪里的兵是没当兵就开始分土地,当兵后领饷外加各种补贴,一直领到死的?

八旗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兵,但中后期以后打仗就很少了,具体的分界线我认为应该是雍正年间的“辛亥败兵事”之后。

乾隆打仗时候还是会调八旗兵,但发现太过拉胯,后面打廓尔喀时候就开始从关外调索伦兵,并且为了让处在东北的人有战斗力,清朝对待这个地区的人待遇一直很差。

北京是八旗驻防的主要地方,也是八旗兵最多的地方。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发生的著名的“天理教禁门之变”时,天理教众一直攻入了皇宫里,请问兵在哪里?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咸丰逃亡热河,请问兵在哪里?

1900年8月14日,北X城沦陷,八国X军进XX,请问兵在哪里?

甲午海战是北洋打的,太平天国是湘军打的,请问兵又在哪里?

现在大声的告诉我,你们是不是兵?

各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明朝

有大规模封地的,只有万历年间的福王、璐王,之前还有个景王。除此之外,明朝那么多藩王,你能给我举出几个例子?经常拿着极端的例子来代表整个明朝,这种事太多了。

而且明朝皇庄是什么,我前面发文说过,分给福王的土地并不是等于这些土地就是给他了,他享有的只是这些土地的税费而已,万历为儿子争取的,是这些土地的供养钱。

实际上按黄仁宇的考证,福王每年真正拿到的代表这些土地的银子连二万两都没有满,“大部田土折银每年未逾2万两

清朝

清初时有专门的名词,叫更名田。

这些更名田就是明朝时期皇室享受赋税的土地,清朝全部接管并成为私产,当时在种这些地的农民投充为奴。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除了更名田,还有跑马圈地。

文章图片4

我看过一个官方数字:清朝圈地总共圈了22.96万顷

明末和清末各自的表现

清末我就不说了,因为实在想不起来有什么反抗的记录。

明末

有些多,全贴出来得一万字,明末藩王系列现在我只写了三个,链接是:

明末藩王系列:秦王世系

明末藩王系列:晋王世系

明末藩王系列:周王世系

其余的贴一部分:

1、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五年联络陕西义军抗清失败,被清军所杀。

2、崇信王朱谊㳨,永历四年起兵惠州抗清,被清军所杀。

3、晋王朱审烜,崇祯十七年为李自成所俘,后降清,永历二年被清军所杀。

4、西河王朱敏淦,隆武二年福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5、周王朱伦奎,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6、遂平王朱绍焜,永历元年抗清失败,被清军所杀。

7、原武王朱肃氵㞧,永历元年起兵淮安抗清失败,被清军所杀。

8、鄢陵王朱肃汭,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9、颍川王朱在钅集,隆武二年降清,斩于京师。

10、堵阳王朱在⺮鐻,永历二年起兵和州,被清军所杀。

11、召陵王朱在钺,福州城陷后三度起兵抗清,永历六年奉命联络福建义师,被清军所杀。

12、东会王朱肃泳,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13、保宁王朱绍火巳,依益王抗清,后降清,被清军所杀。

14、东平王朱在钅其,永历八年起兵反清,被清军所杀。

15、楚王朱华壁,隆武二年衢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16、楚王朱华尘,将乐城陷,被清军所杀。

17、通山王朱蕴钺,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18、江夏王朱蕴铗,永历十三年入广西联络土司抗清,被清军所杀。

19、东安王朱盛蒗,依附夔东十三家,夔东覆灭,被清军所杀。

20、嵫阳王朱弘懋,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21、巨野王朱寿钅朐,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22、邹平王朱寿碒,衢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23、乐陵王朱以泛,永历三年十月被执,被清军所杀。

24、翼城王朱弘橺,福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25、阳信王朱弘楅,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26、石泉王朱奉钅舍,永历十六年五月马湖沦陷,被清军所杀。

27、山阴王朱鼎济,永历三年二月抗清兵败,被清军所杀。

28、延长王朱识钅穿,永历二年抗清被执凉州马家坪,被清军所杀。

29、辽王朱术雅,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30、松滋王朱俨钅宰,隆武二年福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31、益阳王某,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

32、光泽王朱俨铁,为安南人执送清军,被清军所杀。

33、唐王朱聿键,即位福州抗清,隆武二年被清军所杀。

34、翼王朱议氻,永历三年被执,被杀。

35、瑞昌王朱议沥,隆武元年被杀。

36、宜春王朱议衍,永历三年十二月兵败被执死。

37、乐安王朱议淜,永历八年八月起兵江西,兵败被杀。

38、石城王朱议氵㜽,永历三年十一月守将军寨,城陷被杀。

39、弋阳王朱议澳,入连州山区结寨抗清,永历四年城陷被杀。

40、岷王朱禋氵纯,永历元年刘承荫挟之降清,被清军杀武昌。

41、南安王朱企钰,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杀。

42、邓王朱器䵺,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杀。

43、安阳王朱器埈,与弘光一起械送北京,次年被杀。

44、赵王朱由棪,永历元年反清,被清军所杀。

45、郑王朱常瀓,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杀。

46、荆王某,械送北京。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47、荆王朱常巢,永历二年三月城陷被杀。

48、永丰王朱由桐,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49、高安王朱常淇,隆武二年十二月兵败被杀。

50、嘉兴王某,永历元年起兵江西都昌,兵败被杀。

51、金华王朱由㯆,福州沦陷后起兵饶州,兵败被杀。

52、德王朱由栎,崇祯十七年六月济南陷,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53、泰安王朱由木弼,崇祯十七年六月济南陷,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54、崇王朱慈爚,隆武二年六月衢州陷,被杀。

55、长沙王朱常淠,永历二年全州陷,被执死之。

56、谷城王朱由木害,起兵兵败被杀。

57、德化王朱常汶,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58、新昌王朱载墇,隆武元年九月起兵海州云台山,被杀。

59、隆平王某,康熙二十八年起兵福建浦城,兵败被杀。

60、怀庆王朱常濯,永历二年七月在浙江被俘,被杀。

61、益王朱慈炲,广州城陷被杀。

62、铜陵王朱由榳,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63、筠溪王某,永历二年三月于沙珵被执,被杀。

64、德化王朱慈烨,永历三年十一月兵败被杀。

65、郧西王朱常潮,永历二年三月兵败被杀。

66、泸溪王某,永历五年六月被执潮州,被杀。

67、新建王朱由模,永历四年三月兵败被杀。

68、仁化王朱慈㶧,永历四年李士琏叛降清军,被杀。

69、嘉祥王朱慈莹,隆武元年八月兵败被杀。

70、衡王朱由棷,崇祯十七年五月起兵复青州,七月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71、玉田王朱常洦,自山东降清,隆武二年四月被清朝勒令自杀。

72、齐东王朱常漎,自山东降清,隆武二年四月被清朝勒令自杀。

73、荣王朱由桢,自苗峒土司被执,被清军所杀。

74、贵溪王朱常滮,永历元年冬起兵永宁,兵败被杀。

75、潞王朱常淓,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76、惠王朱常润,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杀。

77、福王朱由崧,隆武二年五月被斩于北京。

78、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六年六月被缢杀于昆明。

79、永王朱慈炤,康熙四十七年在山东汶上县为清廷捕获,全家处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