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高圣杰|风雨悼故乡

 新锐散文 2022-04-05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风雨悼故乡

清明节到了,这是一个悼念的时节,一个追思的时节。

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一下就停不下来。丝丝细雨,缠缠绵绵,垂垂不断,像是老天的泪珠,它也在哭泣,在悼念,在追思人间大地往日已逝的一切。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

晨起,我撑着雨伞,出门而去,斜风细雨,滴滴飘淋在我的脸颊,丝丝清冷,丝丝惆怅。

走在故乡的大街小巷,思绪万千,我的故乡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悠悠历史的江南水乡小镇,唐代建镇,兴于宋、明,有着“归安雄镇”,号称“天目至精,笤霅之英”。近代,更得益于实业家章荣初先生反哺家乡,大兴土木,实施“建设新菱湖”强镇,一度成为杭嘉湖地区的丝绸、化工、教育、商业、经济重镇,当年鼎盛时期,这里拥有古桥七十二座半,市河四通八达,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其繁华雄霸一方。

一 桥殇

雨飒飒下个不停,我来到了古镇北栅,来到安澜桥旁,眼前这座三孔古石桥,风雨中静静地横跨于西湖港两岸。安澜桥是一座见证了故乡菱湖在历史的风云中沧桑变迁、荣辱兴衰的百年古桥。二百八十多年前是先人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为的是便利两岸百姓造福后代。后历经腥风血雨朝代更替,家乡的七十二座半古桥,这是至今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座古桥。

丝丝雨滴不停地拍打着雨伞,我迎着风雨抬步拾阶,缓缓而上,登上桥顶,古镇一览无余。

我在眺望,我在追寻那座座古桥的踪影,它们在哪里啊?噢!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记忆里,看到了、看到了,当年家乡的秀溪河、东、南栅市河、斜桥河、星桥港-----,那里的务桥、胜祖桥、脉桥、隆兴桥、卖鱼桥、崇福桥、状元桥、永安桥、龙安桥、木廊桥、太平桥、长生桥、望湖桥、系马桥、普安桥-----一座一座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记忆荧屏一一闪显。小时候在务桥上看拍电影《林家铺子》;走过隆兴桥去郊外灵山春游;过年了,去探花桥堍茶食店买猪油酥糖、椒桃片、白麻片;上中学时,常常要去走走那座有趣的一步二爿半桥-----。

雨哗哗地大了起来,一阵斜风把豆大的雨滴飘在了脸上,我从追思中回过神来,也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双眼湿润模糊,我怀着惆怅的心情缓缓地从桥上拾阶而下。

那一座座家乡昔日的古桥,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荡然无存,而眼前这座古老、苍桑、伟岸、雄浑的安澜桥,不正凝聚和象征了家乡古镇那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古桥。

忘不了啊,故乡的桥,你们永远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头。

雨越下越大,我不由加快脚步,迎着歪风斜雨走下了安澜桥。

二 瞻仰开国将军和他的故居

四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哗哗地斜风歪雨,这会儿雨小了,风也歇了,一路上看到美丽的樱花被风吹雨打,撒落满地,不免生出几分怜惜、几分惆怅。

我来到一条小弄堂口,上写:“日晖弄”,出生在家乡古镇的革命前辈、共和国开国将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姚醒吾的故居,就在这条小弄堂里。

小弄堂很窄,走到弄堂底北端,豁然开朗,修缮一新的姚醒吾故居陈列馆呈现在了眼前。

姚醒吾将军(1897—1988),他原名姚宝森,菱湖人。他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白色恐怖时期,毅然坚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菱湖地区坚持地下革命工作。后加入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坚持长期武装斗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战役,成为我军后勤战线的一名优秀指挥员;建国后,他积极工作任劳任怨,他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胸怀坦荡;离休后仍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我军建设。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之主义战士。

有诗为证:战功赫赫忆水乡,万里长征英名扬,一颗红心永向党,终生清廉好榜样。

看着这里陈列的姚将军红军时期穿过的草鞋和制服、在窑洞前威武的骑马戎装照、还有荣获的军功章等,我不由心生无限的感慨!

我是一个50后,常言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可我们这一代其实也是历经了蹉跎岁月、坎坎坷坷、风云变幻,然而,终究是姚将军他们一代的生死搏命、热血抛洒,才给我们换来了今天长久的和平年代。没有姚将军他们,那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还有姚醒吾将军个人的品格、道德、素质,他一生的艰苦勤俭,当上将军后一如既往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也给我们当代人树立了优秀的人格榜样,我不由深深地向姚将军像鞠了一躬。

姚醒吾将军自1929年由于身份暴露,被迫离开家乡菱湖去了上海,不久后参加了红军,亲历长征,一生戎马生涯,奔走在革命的最前线,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定居在武汉,可它的根始终在菱湖,他是从家乡菱湖走出去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他是菱湖人民的好儿女,家乡百姓始终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又细又密,我撑开雨伞走进了这密如丝网的春雨之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早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可这里那是皇都,这里分明是我的故乡菱湖古镇。

三 凭吊抗日先烈杨光泩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谁时”。

可这雨还是停不下来。从西栅的姚醒吾将军故居出来,我一路迎着风雨向东而行,路上少有行人,只见不时有电动车迎着风雨“嘟、嘟、嘟”从我身旁扬长而去。

古镇是小,不一会儿,我就从镇西来到了镇东的一个小公园,名叫“光泩公园”。

公园里几乎没有人,只见长廊庭阁里有两个老人坐着,看来是在这里避雨的,这样的天谁有心情出来闲逛。公园西面草坪的梨树樱树已不见一瓣花束,好几天前这里樱花梨花满树绽放,烂漫艳丽,一派春光,可眼前这凋零景象,我的心情好不惆怅伤感。

祖居在菱湖的民国外交家、抗日英烈杨光泩的纪念雕像,就耸立在这个小公园的西南一角。

杨光泩,菱湖人,祖父是菱湖镇有名的丝绸商人,故居就在如今的北桥浜路。

1938年,杨光泩受命于危难之秋,带着夫人一家人来到菲律宾,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1940年,马尼拉被日寇占领,杨光泩等8名外交官被日寇拘捕,他们英勇不屈,誓不合作投降,被日寇残忍杀害。后来据马尼拉当地一位老人说,他曾亲眼目睹日寇杀害杨光泩时英勇就义的壮举,临刑时,日寇子弹未击中杨光泩要害,杨光泩以手指心,大义凛然,铮铮铁骨,视死如归。牺牲时年仅42岁。

纪念碑上写着:1989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光泩等8位前国民政府外交官为革命烈士,并向杨光泩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杨光泩是国共两党公认的抗日爱国革命烈士。为永远纪念家乡人民的抗日英雄儿女,故乡有关部门特将这个小公园改名为“光泩公园”。

我伫立于杨光泩烈士雕像前,默默地哀悼,心中充满了无以言状的崇敬和敬仰。

又起风了,雨越下越大,拍打着雨伞,老天也似乎在为我们的抗日英烈尽情挥撒着泪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走出光泩公园,天色渐暗,阴霾笼罩。雨还在一个劲地丝丝不断,无穷无尽地撒落下来。

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故乡路上悼还魂”。


作者简介:高圣杰,老三届,当过知青,后从亊商业和媒体工作。爱好文学喜写作,在報刋杂志和自媒体平台多次发表作品,爱家乡,赞家乡,千年古镇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