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授勋逸事(一)

 暮云深 2022-04-05

 众所周知,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和勋章的同时、也为将校级别以上军官配发了礼服。将校级军官身着礼服,佩戴肩章和勋章,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但是,美好的那段时光,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比如,按照规定,礼服是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场合时穿着;身着礼服时应佩戴勋章(正章)。

这样一来,就有许多校级以上军官因为没有参加过重大节日庆典或出席重要场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边防和偏远地区任职的校级军官),而几乎没有身着礼服的机会。

又比如,某些少校军官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没有被评为营级以上级别,因而没有被授予解放勋章,这样,他们即使身着礼服,胸前也没有勋章可佩戴。

按照规定,勋章是在身穿礼服时依次呈斜状佩戴在右胸前,副章是在身穿常服时佩戴在左胸上衣口袋之上。但是,人们经常看到的是佩戴在右胸前礼服正章的将校,却从未看到过身穿常服时胸前佩戴副章的将校军官。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校级以上军官秋冬季配发呢子服装,在尉级军官和战士中间服装料子本身就很显眼,如果天天再戴着勋章副章,与当年个人英雄主义不受推崇的基调是很不相符的。另外,早期国民党的军官穿常服时佩戴副章,这也是我军校级以上军官都自觉不戴副章的因素之一。

1955年首次授衔之后,每隔五年晋升一次。因此,到了1960年,绝大部分的大尉军官都晋升为少校,1965年时,首次被授为上尉的军官也都晋升到了少校。60年晋升为少校和65年晋升为少校的军官都配发了马裤呢服装。但是,这两批校级军官都没有享受到礼服待遇。

1965年底,军队取消了军衔制,干部战士统一着装,统一佩戴红领章红帽徽。一时间,礼服和呢子服装成了“四旧”,没人再敢穿着。文革后期,有人开始把礼服拿出来改装,拆去银丝线,改成普通样式的服装给家属或孩子穿。秋冬季配发的呢子服装也被社会上称作“将校呢”流行开来(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