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花联谈(五)「站」哪儿

 昵称29604659 2022-04-06

写名胜联跟拍照片类似,要想获得好的“景致”,就得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先看两副联:

黄鹤楼(康永恒)

胡不归兮黄鹤?

今犹是者沧江。

茅台古镇(金锐)

秋风卷酒旗,渡头频劝飞觞客;

晚棹归渔笛,江上来邀捉月仙。

这两副联,一个写黄鹤楼,一个写茅台古镇。写楼,大概就是站在楼上;写古镇,大概就是站在古镇的江边街头。

这样的“站位”,应该是写名胜联最正常不过视角了,从而也可以“拍摄”出作者想要的景致。当然,写联比拍照还可以有更深一步的表达。站在此处,除了所看,还可以有所思,而所思则可能跨越时空,到更远的地方。

安庆大观亭(陶澍)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此联作者站在亭上,但思绪却超越时间,而至“千古”;跨越空间,而至“千山”。吴恭亨评“雄兀只绝六合。

金陵凤凰台(一梦三十年)

风物换千年,关情唯烟树浮云,引眸遥送青莲履;

楼台虚一席,留我列晴峦镜水,招凤翩归白鹭洲。

“引眸遥送青莲履”,亦是将视线穿越到过去,以此神交古人。

当然,俗语说“站得高,看得远”。站得再高,能高到哪儿去呢?在写联中,不乏很多“上帝”视角。

郭洞(谢青堂)

山抛日月聊相戏;

石证春秋只不言。

泰山雨花道院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此两联的表达,都仿佛作者站在云端俯视人间,无论日月风雨,都是沧海一粟罢了。

当然了,写联如同摄影,也可以用“微距”去观察这个世界,同样能感动人。

偶拾(谢青堂)

澜归静水鱼无碍;

花住高枝蝶不知。

书斋(纪晓岚)

书似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向这两副联,都是站在物的近旁去仔细端详而得出的表达了,细致动人。

站在哪儿,决定了你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而又如何去表达你的情感。

那么这个时候,有人该问了,有些人写联时不时就动用诸如伟大、辉煌、盛世、新时代、中国梦一类的词汇的人,他们是站在哪儿呢?额,这个,也许是站在伟人的肩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