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震三:难忘的一课,难忘的恩师

 新用户3069QkdY 2022-04-06
难忘的一课,难忘的恩师
     一一写在施卓峰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者:凌 震 三
    片:作者自选


1982年,初秋,开学季。

这是我们电大中文八二(1)班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讲评课。

施卓峰老师风度翩翩地走进教室。中等的身材,流利的带有磁性的普通话,白晳的脸庞上的那付金丝眼镜,以及他那慈祥的目光、优雅的气质风度,让我们对眼前这位资深的盐中老教师更增添了许多敬重和神秘感。

写作是中文班的重要课程。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老师让我们自由命题,自行发挥,因此,我就用了自由体式的所谓“散文诗”写了一篇《教师窗前的灯光》。 

跨进电大后的第一篇作文写得怎么样?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作文交上去后,我的心一直都悬着,因为我们这个班,三十多人,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其中有的曾经参加过高考,仅因几分之差而未能如愿;有的是老三届知青,不少还是文革前盐中的高材生,底子厚,基础牢,甚至据说还有人已曾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小说了呢。每想到此,我这个小小的初中生总是自知不足,自愧不如,因此,这第一堂作文评讲课,我的心“突突”地跳得更加厉害。 

不足也好,不如也好,既然坐到了这课堂上,就既来之则安之吧。现在对我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在等待着温文尔雅的老师的严厉“审判”。

我环顾了一下左右前后的同学,估计他们的心情也与我差不了多少。这时屋子里的空气似乎都要凝固了,整个教室安静得一根针掉下来准能听得清清楚楚。

施卓峰老师端庄安详地站在讲台前,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学生作文本来,让同学传递给坐在最后一排的我们班最文艺的陈万水同学。施老师用他那特别柔和的略带一点南京尾音的普通话说,陈万水同学,请你站起来,将这篇作文大声朗读一下。

谁的作文?什么作文?全班同学的眼光一下子齐刷刷地聚焦在陈万水手中那本浅黄色的极其普通的作文本上。

陈万水不愧是文艺骨干,有着比较丰富的临场经验,听了施老师的话后,他礼貌地点了一下头,很老道地翻开作文本,润了一下嗓子,黙黙地看了几分钟,便激情地朗诵起来: 

老师窗前那盏灯光,
让我终生记忆难忘。
窗外已是夜阑人静,
他在灯下端坐正忙。
……
或是摇头一声叹息,
恨我是铁难以成钢。
或是舒眉微微含笑,
看我进步给我表扬。
或是埋首撰写评语,
一字一句提出希望。
……
一轮弯月渐渐西斜,
人们早已进入梦乡。
注目遥望老师窗前,
灯光依然那样明亮……

哇塞,那不是我的拙作吗?

陈万水的朗诵渐入佳境,全班同学的思绪也随着他的恬美的声音在教室里飘荡。

当陈万水同学念完最后一句后,教室里长时间的一段静寂,同学们依然沉浸在我的拙作和他清亮华美的音色营造的那个令人遐想的画面中。

过了一会儿,施老师才用浑厚的男中音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施老师首先肯定表扬了我的文字流畅优美,想象力较为丰富。接着又说,散文诗看起来散,但要形散而神不散,主题要集中,要有思想有内涵。语言流畅押韵固然不错,但更重要是要准确、凝炼。

我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在拼命吸水一样,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在听施老师讲课。他的每一句话,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的停顿都舍不得放过。我真的万万没想到我们的第一堂作文评讲课是这样的,别具一格,丰富精彩。这时,一股激动的暖流在胸中缓缓的涌动……

在评点过全班同学的作文后,施老师说,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接着,他如数家珍地和我们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中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作品来。从诗经到屈原,从李白到杜甫到白居易;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这时的施卓峰老师,在我们的面前简直就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文学作品就象朵朵浪花从大海奔涌而出,让我们尽情地欣赏,给我们无穷的享受。 

讲着讲着,施卓峰老师自己也进入高潮。在讲到大才子苏东坡时,施老师右手在空中一挥,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赤壁赋》中的华彩片断来: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时的施老师俨然就是舞台上一位卓然超群气度优雅的演说家,他激情四射的朗诵,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了……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别具匠心的一堂写作课。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施卓峰先生用他精心设计的课程,润物无声地点燃起我们的写作兴趣,让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使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

若干年后,每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节目中易中天、康震、郦波教授的现场评点,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的施卓峰老师,想起他的精彩演讲,想起他的激情朗诵,尤其是他那右手在空中的一挥,成了我记忆中永不忘却的华美定格。

或许是施老师对我的偏爱吧。有好几次,施老师都让我和班上的学习班委,原盐中老三届的高材生倪翔北同学一起到他家去,让我们当面聆听他的教诲。

那时,施老师家住盐城商校家属区。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推门进去,只见施老师早已坐在书桌边等我们了,屋里还站着一位比我们年龄略大一点的男子,中等身材,穿着一件米黄色的风衣,风度翩翩,气质特佳,尤其是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老师介绍说,这是他的大儿子施梓云,在淮阴师专教外国文学。施梓云先生专注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他这次回盐城是参加省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的,他参会的论文是《古代神话中的盗火英雄》,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鲁米修斯,到中国古代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让我大开眼界,生平第一次见到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

施梓云先生多才多艺,他当年在盐中的话剧片断表演:“让列宁同志先走!”至今还让他的同学们记忆犹新。

施卓峰老师对我们作文的批改,总是那么认真细心,从他认为比较好的句子下面的红色波浪线,到作文右侧的边批,再到最后悉心精准的评点,一字一句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他那潇洒隽秀的批语,俨然就是一件优美的书法作品,也给了我无限的美的享受。

施卓峰老师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上世纪初,他怀着青春梦想怀着一腔热血,从家乡广东来到南京,解放后,他又从南京来到贫瘠闭塞的苏北盐城。虽然是一生坎坷,饱经风霜,但施老师永远是那么开朗豁达,乐观从容。他将自己的大部分青春年华都交付给三尺讲台,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教书育人的事业上了。

后来,我与我大哥谈到施卓峰老师,大哥笑着对我说,巧了,施老师的夫人叶老师(电视剧济公扮演者游本昌先生的姐姐)也是他的老师,真的是机缘巧合啊。




感谢1982年,它让在广阔天地摸爬滚打了七年的我回城后赶上了高考末班车,让我圆了一个准大学生的梦。

感谢电大中文八二(1)班,它让我有幸成为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施卓峰老师的学生。

施老师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施老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海内外,我能忝列其中,三生有幸矣。

今年正值施卓峰老师诞辰100周年。纪念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刻苦勤奋,不负韶华,不忘师诲。

我是这样想的,也努力争取这样去做。



写于2022.04.05  清明节

【作者简介】凌震三,男,1951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曾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羊城晚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群众杂志》等发表文章近30万字。文艺随笔《永远的魅力》(15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盐城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手卷展。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书法铜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表彰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