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外有山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4-06

 青原惟信禅师说:他三十年前还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经过别人指点,有了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得了一个休歇之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则禅宗公案,讲的是在参禅学道以前,参禅学道之中,修成得道以后,所经历的三种不同境界。山水要空掉,不着相,然后是有无不二。

 旅人早晨推开旅店的窗户,远处山是青山,水是绿水;到中午时分当已经走进了青山绿水中,此时山水间是鸟语花香,远近看山各不同,林泉野径,风花雪月的一时一景,包含了人类感情之美的全部语言。当我们享受了山水无私给予的各种具体美感以后,夕阳西下时,回望隐约在暮霭中的山水,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但此时已是“山外有山,水外有水”。

正如《金刚经》所说:“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认识事物有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对不确定山水表像的否定,得到了一个超越了具体山水的认识。

 眼前的山水无论你怎么去看,在佛学意义上,都是一个假像而已。因为无论你如何去观察都没法观察到它的全部。在我们已知事物的背后,也永远有更多、更为深远的未知。未参禅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常识境界,也就是对外界的直觉性认识。随后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解到它们只是表像,都起于心对它们的差别认知,这是参禅境界。最后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已是经历过而达到的开悟境界。而无我的境界,自己什么都不是了的融汇,自己就是一切的万物归一。

 人生也未尚不是如此,追求繁华的结果,往往会发现繁华以后的孤独,孤独寂寞的背后是空虚,空虚以后还是要寻求充实的素朴。有些成功人士容易被忧虑击垮,觉得人生如登山,好容易攀登上了山顶,面临的却是要无可奈何的下山路,而且此时已经脚软腿酸,很容易被什么绊倒了摔下山去,于是他绝望了。他哪里知道:这一点点成功,完全没有必要成为自己的包袱,世界就是这样一程一程地发展的。未知世界,没有达到的高度,这些东西的存在,提供给我们的正是存在的意义,想要穷尽无法穷尽的事物,不是太狂妄无谓了吗?

                                                  原载2011年龙门书局出版《莲花里盛开的孤独》第四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