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漫话-长河说古之化林篇

 新用户0773xNye 2022-04-06

“一岭连三县”

      一些持节边关,亲历飞越之险的朝庭大员,亦自有他们的感受。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奉旨前往噶哒惠远寺(今属道孚县)礼送七世达赖喇嘛返藏而身历其境的果亲王允礼,就领略了翻越飞岭的个中滋味。他在《西藏往返日记》中,这样写道:“(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憩林口上飞越岭。岭高三十五里,自泥头西北附山临涧,蚁转蛇行,下老军口,复攀缘而上,俯看二郎涧,敝洌盘涡,飕林响,岩谷奔峭,霞霏闪映,过高桥林口,步趾益高,身出度鸟之上,群峰辐辏,若拱若伏,古木倾欹,奔泉衡射,皆猿猱联臂之路,咏杜甫'左牵紫游缰,飞走使我高’之句,殆为之写状也。行至伏龙寺,马定其喘,人调其息,惟见烟雾罨,微霰飘零,山如叠璧,树若雕琼,复直再跻旁岭,气少沉霁,牵马下蹬,抵化林坪。

亲王乃清王室亲贵中的雅士,他的一首《飞越岭》,更是道尽了川藏古道上这“第一险阻”的奇绝与浪漫:

                微霰从风点绿油,峥嵘涧道泥行

                带痕一缕苍山腹,玉挺干枝雪岭头。

                清梵出林藏古寺,野猿啸侣溯寒流。

                金镀饶幽兴,岂羡王恭鹤氅游。

       这“峻岭临江”“飞鸟难越”的飞越岭,为邛崃山脉一垭口,海拔2830米,“其势巍峨,其路婉蜒,石蹬木栈,宛登天半”(见《雅州府志》)。是四川盆地与康藏高原的天然界标,古为沈黎之要隘,人称 “飞越关”。这么险要之处,自然要设立关卡,派兵把守。可那岭上的自然条件又那么恶劣,营寨是无法建在上面的。惟距离“关上”最近的“最高坪---化林坪”,才是安营扎寨之处。果亲王在他的《日记》中就写道:西边的化林坪,“坪前万山攒削,峻栈  岈,中有地平衍,刚可建立城垣,铁壁屹峙,隘口岌,鸟道蚕丛;抵通一线,舍此则难飞越,故坪最为扼隘之处”。雍正十三年二月,亲王从噶哒返回内陆再经化林时,还禁不住为此赋诗一首,云:

                 泰宁城到化林营,峻岭临江鸟道行,

                 天限华羌开此地,寨垣宜建最高坪。

       正如这位亲王所说的那样,当初,清王朝就其势力所及,把戍守川边的大营扎在“飞越关”西边“最为扼要之处”的化林坪不无道理。朝庭在此设营建寨,寨垣成城,于是飞越岭西就出现了清代早期的川边军事重镇--“化林城”。

亲王的诗,由当时的化林都司赵良臣勒石刻碑,在城垣东门内建亭陈列。如今诗碑已荡然无存,幸有泸定同志珍藏的拓片、摹本的复制件在手,能略见其眉目。

果亲王诗碑的摹本

站在王家岗上,放眼那山、那岭、那坪,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一部厚重的川边史,多少篇章不就藏在其中么?!。我举起相机,先对着群山扫了一周,又忙把镜头描准那坪,不等我揿动快门,耿大哥又依次边指边说:“你看,右边那座

右边几条红色大溜是大矿山,盛产红色大理石。

从飞越岭垭口翻过去便是汉源地方,这是去汉源必经的天险“一线天”。(董祖信摄)

有几条红色大溜的是大矿山;从正对着的飞越岭垭口翻过去是汉源;从左边的三王岗翻过去就是荣经了。”说到三王岗,他不禁眼睛一亮,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当年毛主席率领的红军,飞夺沪定桥到了化林坪后,就是经观音阁,翻三王岗,下到荣经县的三合乡,不久又继续北上的。”

原来 “一岭连三县”,这飞越岭就是沪定、汉源、荣经三县的界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