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生子:人到中年,危机四伏

 齐鲁海风 2022-04-06

上期阅读:毕业十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毕业十年: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梦想

我在山师进修:那个从青岛跳槽到济南,从中国跳槽到美国的讲师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邻居付叔从去年冬天就经常性头疼,发烧,三天两头去乡卫生院输液,熬过春节后,乡卫生院的大夫建议他去大医院看看。

儿子小强带他到县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毛病,可是经常性的发烧,头疼,也不是办法呀,小强又带他去省城大医院检查,做了全身体检,拍了CT,还是没有发现问题。

大夫给开了一些药,要求付叔戒烟戒酒。付叔倒是心大,大夫说没事就没事了。

小强的心里却过不去这道坎,他夜里开始失眠,睡不着觉,他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索性剃了个光头。

小强是付叔的独生子,说实话,小时候,我很羡慕他。从小到大,小强在吃穿用度上都是独一份,家庭条件也比别人家好,不像我们家三个小孩,成天争夺各种资源。

尤其是小强结婚成家后,独生子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小强生两个小孩,都是付叔付婶给带大的。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一切学杂费都是叔埋单。

乡镇上的孩子从小学五年级就到县城读私立学校,两个孩子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小强的家从装修到家具、电器,都是付叔掏钱,两个卧室和客厅都安装了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厨房小家电都应有尽有,平时的水电费都是付叔缴纳。

付叔付婶舍不得用电用水,老两口的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没有其他电器。

小强两口子在外面打了好几年工,没赚到钱,回家闹着要开店创业,找门面、创业的启动资金都由付叔无偿赞助。

他们先是开童装店,后又开内衣店,开快递点,店里忙不过来,付叔付婶就过去帮衬他们,帮他们进货,替他们看店。

付叔年轻的时候在一家乡镇企业上班,后来企业撤走了,他就包了乡邻的口粮地,加上自家的口粮地,有十多亩。

付叔种地,小强是不管的,嫌干农活又脏又累。偶尔去地里,他也是站在地头上刷手机,付叔在地里浇水、打药、施肥。

一次,  新学期开学,小强的爱人找付叔要钱,给孩子交学杂费。付叔手头有点紧,一时间拿不出来那么多钱。

小强的爱人立刻沉下脸:“你每年种那么多地,没有积蓄?我们一家四口的地都给你们种,每年的收入呢?”付叔头疼不已。

小强两口子年轻的时候没有当父母的心,只管生不管养,孩子生下来就扔给父母,两口子到大城市打工。

等到两个孩子十多岁了,他们又埋怨孩子和爸妈不亲,埋怨付叔付婶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付婶是个面团似的人,她不敢和儿媳妇吵架。她和我妈哭诉:“咱现在不敢对人家不好,要不,等咱老了,人家不养咱。”

付婶性子慢,做事磨蹭,干不了农活,庄稼地里的活主要指着付叔一个人干。

她在家养羊、养鸡,拿到集市上去卖,她在街上设了个存车处,每次赶集挣个零花钱。她儿媳妇经常伸手向她要钱买这买那,不打招呼就到她的书包里拿钱。

就这样,付叔付婶一年比一年老,小强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两年前,付婶远嫁他乡的亲妹妹意外去世,付婶受不了打击,性格大变。她在家也不做饭,羊和鸡也不养了,成天哭哭啼啼,神神叨叨。

小强慌了手脚,带上母亲到市里的精神病医院。大夫说:你妈的精神出了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家人要好好陪伴她,开导她。

从医院回到家里,大夫给开的药,付婶压根不吃,还经常偷偷扔掉,小强眼看着母亲一天天憔悴,只好一日三餐哄着她吃药。

从那以后,小强似乎长大了。听付叔说儿媳妇经常来要钱,小强每年春节都偷偷给他钱。

人到中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强才发现自己肩上背着一座又一座大山,除了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还有一个姥爷在他家住。

姥爷90多岁了,是农村的双女户,小女儿去世了,大女儿精神又不正常,养老送终的担子就落到了小强身上。

付叔当了大半辈子大家长,像一只老鹰一样兢兢业业地护着一家四代人,到了70岁,不得已终于卸下了担子。

小强做主把家里包的地都退了租,自家的口粮地也租了出去,他和父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该歇一歇了,想钓鱼就去钓鱼,想跳舞就去跳舞,家里的活都不用干了。”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