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千字文,那么钟情于字的上部空间

 tommyj88 2022-04-06

八大山人

经典研究

八大山人千字文,写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八大山人时年67岁,书法已臻成熟,其中楷、行、草杂糅,所以有人也称为行书千字文。自“昼眠”至“晦魄环照”,之间遗失116字。

2014年4月1日,我在“十驾斋QQ空间”写过一篇文章,对山人的《千字文》的笔画特征做过一些探索,感觉其笔画的圆润、流畅、挺拔,更接近于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

每个成熟的书家,对笔画、结构,都会有自家独到的追求,经过磨练、调整,最终成熟,形成个人独特面目。八大山人也是如此,其简、圆、厚是自家独到的笔画特征,现代人善用西语,称为“线条特征”,古人不这样说。《千字文》是小字,近于小楷,字大小约2厘米,起笔、折画还有时出现方笔,也常有轻重变化,这与八大的主体风格,比如后面的千字文后记等,有些不同。

李建伟:《集王圣教序》解析:空间处理(13)

《集王圣教序》解析:空间处理(12)

《集王圣教序》解析:空间处理(11))

《集王圣教序》解析:空间处理(10)

八大山人在《千字文》中,似乎对字的上部空间情有独钟,多做强化,甚至会很夸张。这说明,八大山人当时对于结构处理的思考、追求,这在以后的书写中,有所减弱。看来,八大对结构的处理,是不断思考、调整的。

千字文对上部空间的强调,表现在两方面。

一大部分是笔画努力向上伸,或者把顶部笔画写得很宽博,让上部的空间显得很大,比如:

另一个方法是在形态上,夸大上部,缩小下部,让头变得很大,这个特征,在晋唐人也是经常用的。如:

这样的例子很多,大致有188个,占整个千字文,包括后记在内字数的20%多,已经是比较突出的特征了。下面,再选录一部分字例。

撰文:建伟

编辑:见炜

十駕齋書法空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