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50 - 1810,古典之风一甲子(五)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4-06
键盘音乐:统一着理性与感性

这一次

但愿我们能明白

什么是古典音乐

图片

贝多芬:C小调第八奏鸣曲 Op 13 '悲怆'; 2. 如歌似的慢板Ludwig van Beethoven - 贝多芬:伟大的钢琴奏鸣曲

键盘音乐:将理性的秩序与感性的情绪融为一体

当古典歌剧成为公共舞台上表现不同身份认同的媒介时,另一类古典音乐也逐渐发展起来——私人场合的音乐创作。18世纪,音乐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乐器设计的改变和现代钢琴前身的诞生(所以,新音乐与新乐器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巴洛克式键盘音乐通常是在羽管键琴(一种拨弦古钢琴,通过羽毛或皮革制作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上演奏。从设计原理上说,这种乐器不可能像现代钢琴那样区分不同音调之间的细微差别。巴赫的键盘作品就是羽管键琴作品,他儿子C.P.E.巴赫的音乐则是为楔槌键琴(一种击弦古钢琴,通过铜质叶片击弦而发声)所作。贝多芬作为再往后一代的音乐家就完全是为早期钢琴创作了。海顿的创作生涯则横跨两个时代,所以海顿的键盘作品可以在任意乐器上演奏,只有最后几部作品被刻意要求使用早期钢琴。

盘音乐的发展还将启蒙时代充满矛盾的两种特质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键盘乐器上的琴键均等分布,其重量、动作、音调都具有规律性,代表音乐的理性秩序;另一方面,键盘乐器又成为18世纪后期音乐家们探索和表达丰富、微妙情感的主要载体。这正是键盘乐器从羽管键琴到早期钢琴,朝着越来越灵敏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后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声音会随着按键手法和力度不同而千变万化。古典键盘音乐的历史地位都归功于这一巨大转变。演奏者的情感从此可以通过键盘直接传达,转换成各种音色和音调。作曲家和演奏家都致力于使这种乐器更加人性化,让它像人类说话和唱歌一样发声。莫扎特和同时代的克莱门蒂(Clementi)之间曾有过一场著名的钢琴演奏比赛。期间,克莱门蒂盛赞莫扎特对节奏、力度、音调和乐句的控制,称其演奏尽显优雅灵活。莫扎特对克菜门蒂的评价却恰恰相反,认为他的主要缺点在于太过机械、死板。随着新式钢琴在音乐语言化方面的潜力被逐渐开发,并得到越来越多认可和追捧,羽管键琴逐渐走向消亡——1800年后,几乎无人问津。
图片
楔槌键琴因为价格低、重量轻、声音小、易携带等优点成了当时家庭私人音乐创作的完美乐器。1785年,诗人音乐家舒巴特(C.F.D. Schubart)称楔槌键琴是一种“孤独、忧郁、难以形容的甜美乐器”,最重要的是它很适合在私下演奏。由此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一股培养内在忧郁气质的风。楔槌键琴代表一种独立于外部世界的音乐审美,与风靡十八世纪洛可可风格遥相呼应。
图片
C.P.E.巴赫

C.P.E.巴赫无疑是最重要的楔槌键琴作曲家,他为这件乐器创作了150多首奏鸣曲,还有幻想曲、回旋曲和赋格曲。其中,自由发挥的幻想曲是C.P.E.巴赫“情感风格”(Empfindsam style)的最佳代表。“情感风格”在18世纪下半叶流行于德国北部,主张强烈、直率地表达情感。这种幻想曲刻意表现反复无常,从一种情感跳到另一种情感,但同时又要显得自然,像是即兴创作。

到了1800年,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基本都被早期钢琴取代。无论是音乐厅表演还是私人音乐创作,早期钢琴都广受喜爱,长盛不衰,这也反映在丰富多彩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早期的钢琴不仅激发了海顿、贝多芬创作出很多极具艺术性的音乐,也为业余演奏者提供大量相对容易演奏且曲调优美的作品。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和莱门蒂键盘音乐至今仍出现在练习曲目中这些作品都是非常流畅且富于创造性的音乐,作为初学钢琴的练习课程实属大材小用。
海顿创作了大约60首键盘奏鸣曲,早期作品是为羽管键琴或楔槌键琴设计,最后的几部作品则是为早期钢琴所作。这些键盘音乐中,只有最后一首为伦敦音乐会创作,其余都是为家庭音乐演奏者,尤其是女性演奏者所作。海顿的奏鸣曲结构稳定,第一乐章通常是宏大的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且带有内省性质的慢板或行板,第三乐章用小调舞曲取代节奏缓慢的乐章,最后是活泼轻松的结束乐章。这种乐章和曲式安排是为了适应当时对音乐的感受与需求:既要表达深沉情感,又要表现丰富创造力,同时还要有对集体理想的肯定。
图片

由于常见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已经为大众所熟悉,作曲家和表演者都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微妙而具有表现力的方式偏离惯例的模式。18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奏鸣曲成为探索早期钢琴在微妙力度、丰富音色和广阔音域等方面的绝佳体裁。1794年至1795年,在第二次访问伦敦期间,海顿完全围绕着钢琴创作了他最后的奏鸣曲——三首《英国奏鸣曲》。

莫扎特完成自己的20首键盘奏鸣曲用了比海顿更短的时间,因此并没有体现多少风格变化。事实上,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创作于1774年至1784年间,服务于他自己的钢琴教学需求和日益增长的乐谱出版市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为自己的公共音乐会演奏而创作的,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1777年早期的《C大调奏鸣曲》,还是1788年晚期的《C大调奏鸣曲》,都能看出带有教学痕迹。

莫扎特的风格非常容易辨认,他几乎完全定义了人们对古典音乐的感觉。上方声部的歌唱旋律、下方声部的分解和弦伴奏、作为点缀的炫技乐段以及清晰的章节结构都是莫扎特风格的标志。此外,他的音乐还充满“主题”,带给听众音乐之外的想象,比如风景优美的田园、厉兵秣马的军队或知识渊博的学者。最著名的例子是莫扎特写于1778年的《A大调第11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即《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在这首奏鸣曲里模仿了土耳其“禁卫军”音乐,有种乐队在行进的感觉,从而带给维也纳听众一种特殊的战栗感,因为维也纳数个世纪以来一直饱受土耳其军队侵扰。
图片
莫扎特在钢琴音乐中所达到的人声歌唱般品质可以说是他最独特的音乐名片之一。歌唱般的旋律通常是在上方声部,像歌剧咏叹调中女高音一样,并以装饰性的回旋音、颤音和急奏进行伴奏。所谓“莫扎特钢琴风格”,正是具有声乐表现力的旋律线条与键盘乐器独有装饰音的结合。这种音乐风格在肖邦出现之前一直无人能及,它源于模仿人声而又在音域、速度、音调等领域全面超越声乐。虽然莫扎特的慢板乐章常常表现得精致优雅,但他的结束乐章却显得喧闹任性、反复无常。莫扎特的回旋终曲像海顿作品一样,往往在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向毫无预兆地展开,充满才华、乐趣和持续不断的创造力,令听众为之屏气摄息。
再来谈及贝多芬。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没有一首是为了取悦听众或琴谱畅销而作。这都归功于他的贵族赞助人,是金主们的慷慨资助使得贝多芬能够不断冲击创造与想象极限,并在钢琴演奏技巧上精益求精。1790年,当他从波恩初到维也纳之时,是以一名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成名。但贝多芬始终特立独行,绝不与那些通过演奏流行音乐,炫耀技巧取悦观众的音乐艺人为伍。贝多芬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他认为钢琴奏鸣曲作为严肃而激烈的音乐戏剧载体并不亚于管弦乐。
图片

贝多芬前三首奏鸣曲出版于1795年,虽然是题献给海顿,却没有任何“海顿痕迹”,完全是自己独立个性的体现。第一首是暴风骤雨般的F小调,表面上是简单莫扎特风格结构,其中却蕴含一种直接、纯粹而且扣人心弦的感觉,这恰恰是海顿、莫扎特努力回避的。无论在第一乐章和最后一个乐章的重音音阶和大和弦,还是在慢板乐章中几乎达到管弦乐效果的伴奏,钢琴的响亮度都是这首曲子的关键。贝多芬的奏鸣曲在紧张激烈的快板乐章中似乎借鉴了歌剧范式,并配以管弦乐效果,但进入下一乐章后又能够引发歌曲般的亲切感或室内乐的愉悦感。这种特点在1798年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中充分展现出来。缓慢的序曲并非徒有歌剧之形,而是真正创造出巴洛克歌剧般的世界。这部作品突出的正是在贝多芬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核心主旨之一:让器乐像人声一样传情达意。

图片
如果没有新式钢琴的助力,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当然,有时候仍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乐器竟然能如此充分的满足贝多芬的需求。贝多芬几乎所有的奏鸣曲都要求表演者具备远超于弹奏海顿、莫扎特作品的技术。其中,反映18世纪社会理想中的幸福与快乐的作品寥寥无几;相反,它们代表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追求,即赋予器乐以文学与哲学作品般的厚重和严肃,一次又一次将作曲家内心的音乐剧搬上舞台。尽管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充分理解,但独奏作曲家兼演奏家于一身的贝多芬确实在钢琴上完美地表达了这一切。

在19世纪20年,代贝多芬创作晚期的最后几首奏鸣曲中,他总要求钢琴的表现要超出期待,近乎超越单一乐器和独奏者的极限,成就一种完美的音乐。

编/茶茶斑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