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通铁路        张松柏

 捉光凑影 2022-04-06

沙通铁路

1980年5月1日,沙通铁路正式交付运营,它南起北京市通州区的沙河,北至内蒙古通辽市,全长870公里。整个工程自1972年5月开工建设,沙通铁路南起北京昌平沙河北至内蒙古通辽市,至1977年12月4日全线通车,共历时八年多的时间,后改称为京通铁路。沙通铁路的建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铁路史上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是继京哈铁路之后连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第二条交道大动脉,对于巩固国防,加强两大地区的勾通和交往,彻底解决东北和华北之间的交通甁颈作用,缓解交道运输的紧张局面,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铸就钢铁长城

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沙通铁路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之间的第二条铁路大动脉,似乎是一条民用铁路。是为了进一步沟通内陆和东北联系而构建的,其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党中央决策修筑沙通铁路,主要考虑的是为战争的需要,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国防铁路。进入1960年代的后期,中苏关系极恶化,苏军沿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并于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事件”,中苏大战迫在眉睫。中央军委决策沿着大兴安岭正式修筑防止苏军侵略的第一道防线,利用天然屏障阻碍苏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沈阳军区在大兴安岭东侧部署了大量守卫部队。而岭东山地由于交通落后,迫切需要一条铁路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和内陆野战部队在战争爆发之后的快速机动支援。沙通铁路正是在这种战云密布的环境下由中央军委决策修建的。为了尽快完成沙通铁路的修筑任务,中央军委调集了铁道兵十个师中的五个师和一个舟桥团参加沙通铁路修筑工程施工队伍达二十多万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项壮举,是保卫东北,巩固国防,敌御苏修侵略而铸就的一道钢铁运输线。

沙通铁路修筑时期正值文革后期的国民经济低潮时期,党中央不惜巨资和动员铁道兵部队一半的兵力修筑沙通铁路。这是那个年代战争高于一切,一切服从于战争的观念的具体实施。沙通铁路在设计上就体现了战争需要,例如赤峰至北京地许多地方完全可以铺路在山间平原,却改变设计在山坡上钻隧道,就是处于防空的需要,在敌机轰炸时,火车可以利用隧道做防空洞使用,从而极大的提升了铁路造价。铁路建成之后,又向大兴安岭深处修筑了许多支线铁路,并建立了大量军需仓库和国防公路,像赤峰红山战备仓库、平双公路,规划中的赤五铁路等都属于沙通铁路的配套体系。铁路建成之后,在各大汽车站都配备了军代表,专门负责军事调动和军需物资的供应,沿途所有火车皮都优先供军方使用。1979年对越反击战爆发之后,苏军在东北边境策应越军,东北边防骤然紧张。赤峰火车站货场所有已装载的货车连夜拆货,紧急调输运军事物资,那段时期成列成列的火车满载着坦克、大炮、汽车从沙通铁路运往东北,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

沙通铁路的第二个重要作用是维系国家战备需要和能源安全的主要通道。在20世纪以前,中国的原油产量主要集中于大庆油田,石油是国家的血液,是国之命脉,在当时没有管道输送石油的时代,石油主要是依赖于铁路运输,沙通铁路到通辽后一路北上直达大庆油田,比经渤海走廊近的多,而且同时开辟了两条输油通道,因此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沙通沙通铁路几乎成了大庆油田向内陆输送原油的专用线,使国家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证。

         赤峰经济重振的助推器

沙通铁路助力于赤峰市经济重振和复兴。历史上赤峰就是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著称于世,成为蒙东地区的物流商贸中心和首富之地。只是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现代化运输工具和铁路、公路的缺位而落伍,现代化交通的落后成为制约赤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制约因素。尽管1935年满铁修筑了叶赤线铁路,使赤峰的铁路纳入到东北铁路网的格局之中,但是叶赤线铁路是条断头路,是支线中的支线末端,与内陆铁路更是缺少有效的连接和沟通,因此建设一条有效沟通北京和蒙东地区的干线铁路,成为赤峰经济重振和复兴的关键所在。沙通铁路的修筑一举改变了赤峰现代交通的瓶颈状态,不仅使赤峰拥有了干线铁路的优势,也使赤峰重新恢复了蒙东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成为蒙东地区仅次于通辽市的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赤峰铁路也由过去的一条单线末端变成了丁字型的接口。改革开放以后极大的释放了赤峰的区位优势,大批的商贸物流园区星罗棋布,依托沙通铁路南来北往,使当时赤峰火车站的车皮成为最紧俏的资源,沙通铁路在助力赤峰经济腾飞方面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沙通铁路早在建设初期,辽宁省委和昭盟盟委就意识到了将这条铁路作为“开发昭盟,建设昭盟”的发展契机。筹备沿铁路沿线建设经济带的重大举措。最大一笔投资项目是敖汉旗首府的搬迁工程,敖汉旗当时是昭盟贫困地区,首府所在地新惠镇远离铁路线,沙通铁路从敖汉旗北部通过,因此将首府设在铁路沿线,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辽宁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首府新址木头营子的整体规划,辽宁省政府投资了3500万元,用于城市的路网和地下给排水建设,并已经全部完工。敖汉旗革命委员会办公大楼也先期竣工,沙通铁路还特意将木头营子升级为四等站,并相应配备了县级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但是由于1979年昭盟回归内蒙古,受后续资金的限制而未能成型。在沙通铁路沿线先后布局了许多工厂、矿山、物流中心和小城镇建设,像东山湾、哈拉道口、安庆沟、初头朗、红花沟、王府、老府等都得益于沙通铁路的交通优势而迅速的发展起来,铁路沿线的百姓更是奔走相告,许多牧区的老百姓骑着马与火车赛跑,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火车会通到自己的家门口。

沙通铁路还大大的改善了赤峰至北京的客运条件,在八十多年以前并不遥远的年代,赤峰去北京经茅荆坝、古北口要走十几天,富人驭轿、骑马或驴,穷人只能是步行,当时的民谣称“山西人骡驮轿,山东人大褥套,京东人七八吊”,指的是八十多年以前赤峰人进京的交通状况,最富的晋商乘坐的是双骡驮的轿子,次一等的山东商人是将褥套垫在毛驴背上乘骑,最穷的京东人只能步行进京回老家,钱袋子里放七八吊钱作为盘缠。1935年底,叶赤线铁路通车以后,赤峰人进京先坐一天火车到锦州,然后在锦州中转坐京奉铁路再一天到北京。解放以后京承铁路建成后,赤峰人进京先从赤峰坐大半天慢车到叶柏寿,在票房子里待到半夜,转乘锦州发往承德的慢列,零点以后到承德,再倒一次车于次日上午到北京,得折腾一天一夜倒三次火车的路程。由于在叶柏寿火车站等车的时光太难熬,赤峰人管叶柏寿车站叫“夜白受”,即白白活受罪的意思。沙通铁路通车以后,赤峰人进京实现了夕发朝至,晚上在卧铺睡一宿,醒来就到了北京,这种客运环境的改变竟然经历了不到百年的时光转换,真可谓是天翻地覆。

沙通铁路的建成还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赤峰城区的城区形象,在沙通铁路未建成之前,赤峰火车站不过是个不足两百平方米的票房子,根本没有候车空间。解放路到火车站之间,全是大土墙环绕的露天货场,使许多第一次来赤峰的人一下火车,感觉是到了农村。沙通铁路建设的同时,为赤峰建设了一座在国内堪称一流的大型火车站,宏伟的建筑,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彰显现代化的气派。辽宁省还为火车站配套了一座大型宾馆,高达七层,老百姓俗称七节楼。沈阳铁路局按铁路分局的规格配备了铁路新管处,将二所至火车站之间的大仓库拆迁,盖起了新管处办公大楼、铁路公寓和俱乐部,有在解放路以南兴建了一大批配有水电暖的现代化居民小区,使火车站一带成为赤峰城区最发达的地区,一举提升了赤峰市区的形象,也为后来赤峰晋升为国家级卫生城打下了基础。1980年代,赤峰城区就已经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全国最漂亮的城市而广受赞誉,都是与沙通铁路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

拥军爱民,鱼水情深      

担负赤峰段修建铁路工程的是铁道兵第九师,大约有三万多施工部队驻扎沿线,在沙通铁路修筑期间,共有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五师和舟桥团,机械团,工程通讯营一、二、三营承担施工任务,最多时动用人员达二十多万。铁九师三辖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三个团,分布在赤峰境内三百多公里的施工线上,师部设在赤峰城内。盟里决定将原盟委机关大院腾给铁九师师部,同时为配合铁路建设,盟里还成立了沙通铁路工程指挥部,动员近万民工参与工程建设。昭盟军分区在铁路经过的敖汉旗、赤峰县、喀喇沁旗和邻近的宁城县组织了四个民兵团共8200多人支援铁路建设,担当土石方运输和隧道,桥梁的施工任务。这些民兵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和忘我的不怕牺牲精神投身铁路的建设之中,年年超额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创造了许多中国铁路工程史上的新记录。比如敖汉旗民兵团配合铁道兵舟桥部队修筑老哈河特大桥施工中,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仅用109天便比计划提前了10月完成了工程主体的施工任务,创造了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翁旗民兵团在配合铁道兵隧道施工中,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夺取了一个日班打拱11.5米,打单边墙11米的全国铁路隧道施工记录。敖汉旗,宁城县和翁旗三个民兵团受到了铁道部的表彰,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昭盟各族儿女为沙通铁路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时只有十万人口的城区,突然接待铁九师市、直机关和施工部队上千人的入驻,给当地政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从办公机关、军营、家属房等,家属及子女就业和入学,后勤保障及军地关系协调等都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当时市区有供暖设备的办公场所没有几座,除办公条件首屈一指的盟委办公大楼外,还讲盟财贸干校办公楼、原盟医院门诊楼、市直机关和许多旧时留下的大院腾给铁九师使用,而大多数机关职能用煤炉取暖,总之是创造一切条件为铁道兵服务。当时随军家属一律安置在工作环境较好的商业系统,子女上学去最好的学校,商业粮食系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优先保障军队的主副食供应,为保证沙通铁路按期完工昭盟举全体之力,全力支援铁路建设,为铁路的早日竣工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我家原住在盟委机关大院的房舍,住进了一位姓王的副师长,后来他的儿子王三成了我的好友,也经常去他家玩耍,我告诉他这所房子当年是我家,而我家现在是三间小平房时,王副师长颇为感慨,说昭盟人民对铁九师的付出太多了,衷心的感谢昭盟人民支援铁路建设。1979年我家又搬回了这所住宅,机关大院里许多铁九师的标语、口号和建设设施还在,令人感慨万千。

铁九师在1979年陆续撤离赤峰以后,他们子女有相当一部分在赤峰就业,还有许多未成年的儿童也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赤峰,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许多军人、家属至今保持着与赤峰人民的交往,书信往来,同学、战友聚会,写回忆文章,延续着这种割舍不断的深情厚谊。1991年赤峰市荣获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其中许多模范事迹都是在铁九师留下的,铁道兵客服艰难险阻的筑路精神和昭盟各族人民舍小家服务军队的可歌可泣事迹必将激励着双拥工作奋力前行。

在沙通铁路修建时期,最广为人知的标语口号就是毛主席语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昭盟各族人民和铁道兵期间践行了这一豪迈誓言。红庙子公社是著名的米粮川,公社却拿出最平整的土地提供给部队建营房和施工机械停放场。正值春耕季节部队动用许多推土机等帮助当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筑河网沟渠,为农业工程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许多分散住在农民家的铁道兵战士,帮助房东打扫庭院,排水、劈柴、干农活,与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农村只有粗粮,老乡们一年到头就是啃棒子面,而铁道兵供应百分之六十的细粮,战士们在食堂吃饭时偷藏几个白面馒头带回去给房东改善伙食,房东也把平时舍不得吃的腌鸡蛋送给战士们吃。我们青年点一到水果成熟季节,将各种水果送到军营慰问解放军。铁道兵在工程结束撤走之际,光大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夹道欢送,那种军民鱼水情谊依依惜别的场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驻扎在赤峰市区的铁九师机关单位也非常注重与地方的关系,经常由师部群联科出面组织军民共建活动,配合地方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师部机关官兵清扫昭乌达路,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大型公众场所搞卫生、参与市区绿化活动,出动施工机械帮助修筑路面等工程。铁九师师部还在原昭盟财贸干校院内改了一所钢架结构的大礼堂,因外表用纤维板蒙面,当地俗称纸壳楼。这所师部大礼堂便成为了维系地方友好关系的纽带。铁道兵当时有独立的影片发行渠道,经常优先放映地方看不到的电影。每逢新电影上映时都为地方加硬几天,当时整个市区仅有两座电影院,而是除了革命样板戏改编的电影外,新电影一年也放赢不了几部,纸壳楼放映的新电影便成为市区人民文化生活的渴望,到处挖门盗洞的去搞电影票,新电影放映时纸壳楼门前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铁道兵文工团到赤峰慰问演出,也是赤峰头一次接待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团体,利用父辈的关系好不容易弄了票观看了演出,雄壮好卖的歌舞和盛大的演出肠镜感染着每个观众,至今许多演出场景还记忆在脑海里,其中反映铁道兵在东北深山老林里修铁路的大型歌舞《乌拉草》中间的歌词记忆犹新:“我们今天走的是泥泞小路,明天啊,火车隆隆,汽笛长鸣,火车隆隆。汽笛长鸣”。1979年纸壳楼不幸失火焚毁,仅抢出两台大型电影放映机,在烧得仅剩下钢架的废墟前,许多赤峰人到此凭吊,去追忆在纸壳楼度过的美好时光。

鏊战千里沙通线

沙通铁路由中国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担纲设计,铁路南端从沙河出发,穿越燕山山脉和七老图两大山脉,隧道密集,桥梁众多,又纵贯科尔沁沙地。时而山高阻险,时而黄沙漫漫,地广人稀。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多变,整个工程共凿穿116座隧道,延长达78公里,其中长三公里的隧道就有四座,最长的隧道长达六公里。铁路沿线途经潮白河、滦河、辽河三大水系,共建有桥梁450座,延长达45公里。其中500米以上的桥梁达12座,最长的是位于元宝山区建昌营镇的老哈河河特大桥,桥长1447米,曾经创下了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长度之最,整个沙通铁路桥隧延长占线路总长度的百分之十五。

 沙通铁路在赤峰区段全长三百多公里,横穿赤峰中部全壤,途径赤峰县、赤峰市区、敖汉旗,沿途地貌东部是科尔沁沙地,中部是浅山丘陵区,戏不是七老图山脉的崇山峻岭,施工环境差异化较大,施工难度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铁九师三万多官兵沿途布阵,奋战在三百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不朽丰碑。

沙通铁路赤峰区域的东段穿越科尔沁沙地的半荒漠地带,风沙肆虐,荒无人烟,铁道兵战士们顶风雨、战流沙,冒着酷暑严寒硬是在一片沙海中筑出来一条铁路,铁道兵的科研人员为了防止沙漠对铁路的侵害,沿铁路沿线修建了植物绿化带,并在赤峰站区帮助组建了治沙林场负责沙地林带的管护工作,硬是在科尔沁的沙地上人工营建了一到绿色长城,使沙通铁路畅通无阻。

红庙子至赤峰市区一线的铁道兵部队主要承担的是将红庙子至赤峰之间一个高坡的削坡任务,降低坡度将高出的土石方垫在低处形成缓坡路基,土石方工程量相当巨大。铁道兵公用的是当时国内马力最大的两种推土机,红旗一百和移山八十,每台推土机后拉着一台铲土机来回穿梭碾压在土地上,几百台施工机械24小时昼夜不停的施工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施工场景。施工人员采取人停机械不停的方式加班加点奋战,吃住几乎都在工地上。红庙子公社的民兵团也组织上千人的施工队配合施工,用了一年的时间,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垫方路基全部完工,显示了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斩山湮谷的豪情壮志。

沙通铁路西安商的每一寸钢轨都是铁道官兵用辛勤的汗水和鲜血生命铸成的,铁道兵十几万官兵为修筑这条铁路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在沙桐铁路建成后的一段岁月里,赤峰西部山区铁路沿线分布着许多的铁道兵烈士陵园,乘坐火车的人们随时就会看到。早些年窝在松山区西部进行言外考古调查,住在以为老乡家,老乡和我讲起过一位铁道兵排长牺牲的故事。这位排长当时借住在他家,在铁路开挖隧道时,排长发现洞顶有塌方的危险,不够个人安危指挥士兵撤离,最后被塌下来的一块巨石砸中,被他用生命掩护下来的士兵哭喊着用铁镐将岩石砸碎,碎石搬出后,这位排长已被砸成如纸片一样印在地面上,鲜血印染在赤峰大地上,战士们职能将浸满鲜血的泥土和岩石一起埋葬。像这样的英雄壮举比比皆是。

面对七老图山脉和燕山山脉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断层纵横石质破碎,山体不稳,铁道兵官兵们迎难而上,不怕牺牲,以血肉之躯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谱写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壮歌。

沙通铁路施工工地上,每逢列队出工和收工,铁道兵战士都齐唱《铁道兵之歌》以鼓舞士气,歌中唱道“”打通昆父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普新路,金沙江畔百战场。铁道兵官兵四海为家居无定所,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将最美好的年华和生命都无私的奉献给了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记得我1977年刚参加工作时,同办公室有位铁道兵随军家属叫常锦绣,他的丈夫是铁九师的副政委,属于军队的高级干部,据她讲随军转战祖国各地,所有的家当就只有几个柳条箱,过着居无长处的生活,什么罪都遭过,现在落下一身的疾病,就靠医药维持。几个子女四散到祖国各地就近择业,都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诉说着眼泪就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后来他随丈夫调入石家庄铁道学院,才结束了一声漂泊不定的生活。铁道兵高级指挥员的境遇尚且如此,推想五十一万普通官兵的境遇可想而知。在铁九师微信群里面有着大量铁九军官兵在修建沙通铁路的回忆文章,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战风沙,钻山洞,在极艰苦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毅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建成了沙通铁路,这条铁路铸就的是铁道兵官兵的精神丰碑,当我们坐在沙通铁路的列车上,望着窗外不时闪过的铁道兵烈士陵园,真是感慨万千,“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些年轻的铁道兵战士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和生命都留在了这块儿洒满英烈鲜血的土地上,作为后来人,享受现代便捷幸福的生活时,不要忘记他们,正是由于前辈的生命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与时俱进

时光飘逝,星移斗转,沙通铁路简称已经走过了43年的沧桑岁月,随着改革开大潮的汹涌澎湃,沙通铁路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蒙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中苏关系进入友好合作阶段以后,沙通铁路还担负起国际班列的运输任务,为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沙通铁路还承担起晋煤北方通道的外运任务,形成陆海一体化的能源输出大通道。为了大幅度提高沙通铁路的运能,国家已经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改造,虽2019然年沙通铁路的所有桥梁进行了更換工程,使之承重能力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既有线桥梁改造工程。2020年9月30日,古北口至北京段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完工,标志着沙通铁路正式开启电气化新时代,所有内燃机车全部更换成电气机车,车速也由过去的每小时70公里,提速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沙通铁路将以崭新的面貌巨龙腾飞,为东北振兴和蒙东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