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远 童年·诗论 童年学诗札记 1.诗人源自于内心深处的真淳生命、人性动态波谱图、文化精神诉求乃至灵魂洁癖指数,将直接左右诗的灵肉交织的张力场和审美视阈及专属于诗的语境空间的高度、纯度、丰满度。 2.无论如何你注定看不清那座圣山上发生了什么,你只能虔诚地昂着头并踮着脚尖舔吸从那边刮过来的风。如此而已矣。 3.要么始终闭口不谈。我若言诗,必有神助,你必疼痛。无论你是何方圣贤,抑或大师,在我眼里,你顶多也就是一束待除的罂粟。突然想到一个很讨厌的词“矫情”。放心,你休想让我喜欢上你。 4.整个文艺圈从来就不缺鼓噪,总有小丑或滥竽者混迹其中。在我的视阈范围内,至少有两种人不得不说,第一种就是臆淫艺术达到神经质疯狂地步,整天圈内圈外奔波劳顿刷存在感的文痞二流子;第二种就是对文学艺术始终充满敬畏之心的当行者。前者终究自生自灭,后者注定流芳百世。 5.我可能无法断言每个艺术家都是跨越时代的所有普通人的精神导师,但我坚信,每一位严格意义上的诗人足以引爆地核,点亮性灵之灯。一如禅修之法,你究竟能不能“看话头”,能不能“入定境”,能不能体悟苦、集、灭、道“四谛”,尽除物欲之蔽,进而明心见性,修成菩提道果。这就要看你的心力了。或许你穷其毕生心力也无法达到某种境界。最后这句话,你权当童年泼的一盆凉水。 6.童年泛文化思想技术解诗学至少蕴涵三点要义。第一要义是解诗主体必须把自己全身心地深植于诗文本内核,并完成从受精到着床,进而怀胎乃至分娩的全过程。第二要义,解诗主体必须具备一整套神赐的兼有悖论魔力且能自圆其说的系统性文艺批评理论。这种理论不怕误读、不怕反动、不怕侵略、不怕粗砺,甚至不怕野蛮与几近病态的偏执,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形而上指向真诚、纯净、朴素、博大、高贵、丰盈,指向更多的可能性。第三要义,即解析文字必须拥有内向性和外延性二律悖反哲学思辩心智诉求,其诗性核能辐射力常常呈现出散射、多维、立体式若隐若现的人文记忆链和灵魂镜像。 7.无论文艺创作者还是品鉴受众,没有高维且富含灵悟的审美心力,光指望底层社会生活磨砺,注定都是短命鬼。但凡好诗,肉眼是看不见的。你必须坚信形而上的力量。 经 典 导 读 《诗人样本》推介当下最活跃 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 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 END- ![]() 投稿须知 |
|